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篇
  免费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论古代埃及人来世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古代埃及流传下来的物和遗迹多数都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来世观念相关。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古代埃及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来世的追求。他们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修建豪华的墓室并且给死去的人奉献祭品。从表面上看,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从古王国到王朝后期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如果仔细阅读他们留下来的有关献,我们会发现他们对命运和来世的认识及其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古代埃及人生前刻写在墓碑和墓壁上的自传,它们充分表达了墓主人在探讨死亡这个人生重大命题时的企盼、恐惧和无奈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992.
张彬 《收藏家》2000,(11):43-47
清代绘画艺术承元、明余绪,文人画日益占据主流。清初,以摹古创新深受皇家喜爱的“四王”画派,占有领导地位。他们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源及元四家画法,追求笔墨韵味,有着深厚的技巧功力,影响了整个有清一代的山水画风。由于王时敏与王鉴最先开所谓“山水正宗”,而成于王原祁,且三人居住地均是江苏太仓,所以,画史称为“娄东派”。王翚创造了一  相似文献   
993.
福州闽侯县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出土人骨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中旬,笔者应邀赴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协助鉴定已决定保护的该遗址第8次发掘的墓葬出土人骨。第8次发掘是于1996年进行的,决定保护后,已在被保护区建起了用半透明玻璃钢瓦为屋顶的简易房屋。已发掘墓葬的人类遗骸的保存状况较差,目前能见到保存在原墓穴中的人骨仅有7例,只有M126、M137及M140三座相互叠压的墓葬人骨保存较完整,其余的均已残缺不全,只能勉强作性别年龄的观察。鉴于该遗址的加固保护工作的需要,原计划将所有遗骸翻制模型后,  相似文献   
994.
肖锦秀 《南方文物》2000,(2):100-100
1983年12月,高安市博物馆在城东郊七星堆发掘的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一件完整的方格纹陶罐,罐上反扣一直口陶钵做盖,罐内放置蟾蜍砚滴和直径约1.5厘米的铜环圈各一件。以往在汉墓中出土蟾蜍砚滴较少,而该器造型又十分别致,值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5.
三彩器作为中国陶瓷器中的特殊种类,滥觞于唐代高宗时期,一经出现便很快在东西两京的皇室、贵族中广为流行,主要用来制作墓葬中随葬的俑和其他明器,只有极少数用于建筑构件。盛唐时最为发达,品种多至近百,数量也大为增加。到了晚唐,三彩遽然减少,在出土遗物中几近销声匿迹。但此后仍然一直不绝如缕,从宋、辽、金、元的墓葬中都曾有发现,明清又以“素三彩”独树一帜。其中金元时期的三彩因其传世、出土的数量都很少,使学术界和收藏界难以对其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996.
新城魏晋砖壁画博物馆建立于1988年,位于嘉峪关市东北15公里处的魏晋墓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整体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观为大屋顶式仿古建筑。博物馆大门内照壁上画有大型魏晋时期墓葬砖壁画《出巡图》,宏伟壮观。  相似文献   
997.
80年代中期以来,绵阳博物馆馆在配合城乡建设,抢救性清理发掘一批西汉和东汉墓葬。在出土近2100件汉代文物中,铁质器物87件,主要有:斧、锛、镰、锸、灯、刀、削、釜、臼、铺首等十多种。由于时代久远,地下多水潮湿,这些器物大多锈蚀破坏比较严重,但都能看出其原貌,有的也相当完整,有着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石刀是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古代的一种重要石制工具。由于石刀流行的时间长,分布的地域广,出土的数量也极多,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有不少的中外学者都对此进行过研究。例如,20世纪50年代安志敏先生在《中国古代的石刀》一文中就对中国古代石刀进行过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成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化名城,地上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物遗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成都的城市考古工作涉及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过去的居住遗址、作坊遗址、墓葬等扩大到城墙遗址、冶炼遗址和酿酒遗址等等,拓宽了考古学科研究的范围。其时代也从过去的汉代、唐代延伸到商周,甚至到史前时代。一些过去不被人们知晓的地下遗存,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大地丰富了成都这座历史化名城的内涵。如何将成都城市考古成果与名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00.
吴敬 《东南文化》2006,(6):17-20
通过对瑶山墓地出土玉冠状器的类型学研究,排比了该墓地13座墓葬的下葬顺序及其可能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