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牛肉风波只是韩国人反对李明博的导火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个月前,李明博以高达70%的支持率入主青瓦台;现在,他的支持率竟然一度跌到7.4%。而导致李明博如此寡助的原因,居然是牛肉。  相似文献   
62.
193 5年 1 0月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后 ,法国和英国将本国利益置于首位 ,出于争取意大利共同对付德国的目的 ,在对意制裁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采取消极态度 ,极力避免与意大利发生冲突。虽然两国在阻挠、拖延有关石油制裁的讨论以及私下寻求与意大利妥协的过程中存在着策略上的不同 ,但总体上是合作大于分歧 ,以致国联自始至终未能对意大利进行真正有效的制裁  相似文献   
63.
张治中第二次前往新疆与三区人民代表举行和平谈判的前夕,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到张治中家(重庆上清寺桂园)拜访,郑重嘱托张治中按《双十协定》将在新疆被押的中共人员释放出狱,并送回延安。中共在新疆的人员返回延安是在张治中的全力协助下顺利完成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屈武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屈武多次督促张治中释放中共在新人员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64.
1954年中印协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印边界争端中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当时的印度政府认为,1954年中印协定解决了中印之间包括边界在内的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其主张的中印边界中段的条约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协定表明中国确认了印度政府主张的中印边界.中国政府认为,1954年中印协定和写入其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印边界无关,更不能表明中国承认了印度主张的任何一段中印边界.中国政府的观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印度政府坚持上述主张及其拒绝续签1954年中印协定的做法,只是为了把其主张的中印边界强加给中国,这对中印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石塘梦寻     
王佩 《风景名胜》2008,(5):74-89
【石塘梦寻之一】寻访石头镇阳光毫不吝啬地从窗户照射进来,工作室里弥漫着一股好闻的中药味。郭修琳老人一边听我们说话,一边用毛笔在纸上写着。虽然十一年前喉癌夺走了他的声音,但是命运女神试图让他彻底噤声的企图显然是徒劳无功的。除了用书面文字之外,  相似文献   
66.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彻底破裂,南京反动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首长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21日晨向第二、第三野战军发出了渡江令,由此拉开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序幕。  相似文献   
67.
天天 《旅游纵览》2009,(6):36-36
<正>题记:出国旅行的护照、签证、边检等程序总是会给游人带来必不可少的麻烦,但是,《申根协定》的签署,却便捷了在欧盟国家旅行的游人,所以,我们记下这个日子。  相似文献   
68.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应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应受迫一次性大幅提高人民币汇率,重蹈日本“广场协定”之覆辙  相似文献   
69.
1939年4月,天津伪联合储备银行与海关监督程锡庚在天津英租界被中国爱国人士刺死。日本以"天津事件"为由,迫使英国在与日本举行的东京谈判中达成以中国利益换取缓冲英日关系的"有田—克莱琪协定"。这一妥协性协议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形成抗战以来国内首次对如何利用国际关系争取抗战胜利的讨论热潮。西南联合大学恰是透视这一讨论的载体,这一协议在师生中引起了相当反响。他们对英国妥协态度的批判、对英日在华矛盾的分析、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等等,他们对英、日、中矛盾的冷静观察与预测,透视出可以由此从更广阔的视野考察中国民众对于国际变化与中国抗战关系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70.
热词     
重回《巴黎协定》2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美国于当天正式重新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2017年6月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2020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该协定。特朗普此举遭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