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陕西史志》2006,(1):64-64
2005年12月4-6日,《西安年鉴》(2006)编纂工作暨培训会议在西安召开。西安市副市长张道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对在《西安年鉴》(2005)编纂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市委办公厅综合处等35个先进集体和苗禾田等68名优秀撰稿人员予以了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72.
《宁夏史志》2006,(3):5-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编委会及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办公室、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武警总部编史办,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史志机构。  相似文献   
73.
2005年8月18日—20日,新加坡举行第三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该会主题涉及甚广,其中有关郑和的论文是这次会议的亮点,郑一钧《郑和远航与海洋亚洲和平发展格局的形成》,吴聿明《郑和下西洋与太仓元明沉船之研究》,吴文焕《郑和是否到过菲律宾》等论文人选。新加坡同时举办“郑和与亚洲海事展”。  相似文献   
74.
何长凤教授编著的《贵阳文通书局》一书在我案头已有大半年时间了。封面古朴、版式疏朗、印制精良,我是十分喜欢的。这是由贵州教育出版社梁茂林先生(也是本书的责编)寄赠的。梁先生附了一纸短信,他说:“贵阳文通书局在中国出版史上存在过41年,也曾创造了  相似文献   
75.
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下,我们召开2003年全省地方志年度工作会议。一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者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在地方志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我向会议报告全省一年来的地方志工作,并提出2004年的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76.
《宁夏史志》2004,(2):16-17
根据中央对全国地方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的指示精神和自治区有关领导提出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不变、人员不散、工作不断”的具体要求,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2003年上半年组织力量通过亲自上门了解情况、邮寄调查表、电话联系查询等方法,对全区27个市、县(区)和区属党政机  相似文献   
77.
元朝统一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藏区,行使中央权力的有效管理达100多年。公元1368年,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风云中乘势而起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号洪武,国号大明。是年秋,明军挥师北上,攻取元大都,元顺帝北逃。中国中央王朝再演鼎革故事,全国各地纷纷弃元而归附明朝,藏区也不例外。招抚藏区旧元官员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廷派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深入藏区,招谕故元官员和各部僧俗首领前来归附。洪武三年(1370年)夏,明军大破驻守在陇右定西地方的元军劲旅,并分兵力由临洮西进,一举攻下西北重镇河州。河州本元朝“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相似文献   
78.
《新疆地方志》2004,(4):14-14
乌苏具有修志的光荣传统。曾有清末《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乡土志》和民国《乌苏县志》面世。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以来,党委、政府历任领导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及时解决修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修志机构健全,修志队伍稳定,修志经费及时到位,保证了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一批修志成果。已出版的志书有《乌苏县志》、《乌苏县粮食志》、  相似文献   
79.
清朝晚期,新堤属汉阳府管辖。咸丰七年(1857年),湖北总督胡林翼奏准,裁荆州钞关之越关改设汉阳新关。汉阳新关即汉阳新堤之关。新堤之关初由省管,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由汉阳府管。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绘制的沔南地区地图来看,新关署设在茅江闸(现老闸)西岸江堤边,  相似文献   
80.
谭赛花 《史学集刊》2008,54(2):115-121
近代早期英国经历了曲折的宗教改革,大部分伦敦居民的死亡观念和葬礼实践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灵魂得救上,他们接受了"因信称义",摈弃了炼狱观念.在墓地的选择上,由于宗教改革缩小了教区墓地的面积,中间阶层与精英阶层争夺教区内最神圣的墓地--教堂,普通市民不得不葬入郊外新建的墓地.在葬礼仪式上,减少了许多天主教性质的仪式,世俗机构纹章院对葬礼的控制进一步加剧了葬礼仪式的世俗化.归根结底,新教的"入世禁欲"观念极大地推动了葬礼的变迁,同时,节俭、谋利的资本主义精神贯穿葬礼变迁之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