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805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就其所设想和实施的具体内容而言,是一种旨在全面改造传统农村的模式探索,其内容包括对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的现代性改造。当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成效来说,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不少缺陷,更不能成为乡村建设派所期望的解决近代中国问题的根本之路。但是,它改造农村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具体做法,既把改造农村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又企图寻找一条改造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政治改造方面力图实行民主自治制度,在农业经济改造方面试图推行具有企业化和市场化性质的股份合作体制,在农民素质改造方面企图培养初具现代文化科技知识的“新农民”,从而显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模式,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2.
郭照  吴娜  夏雪 《攀登》2023,(5):9-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作的报告,首次把法治建设以专章论述,提出来一系列重大法治创新理论,法治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地位更加凸显,也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  相似文献   
143.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坚持理论强党、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斗争、重视自我革命的锻造作用是我们从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需要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4.
20纪世90年代,全国一些地方在基本完成第一轮修志工作之后,纷纷筹建地情信息中心(或称方志馆)。地情信息中心是指收集、整理、存储一个地区自然、地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信息资料,并能为该地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机构。地情信息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保存和展示了第  相似文献   
145.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将近2500年的建城史,1700年的建都史,号称"六朝古都"、"十朝故都"。南京的地方文献是中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外交史和民风民俗的重要资料。在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指导下,配合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传承、弘扬南京历史文化,提升南京品位,扩大南京知名度,也有利于当前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6.
乡、县级文物保护工作关系全局,是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作为承担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的县(市)文管所,兼有业务和行政双重职能,既要地上地下各类文物进行调查、普查、征集、维修、管理和宣传教育,又要依法执法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协调好同各有关方面的关系,妥善解决随时发生的各类矛盾。  相似文献   
147.
何开四 《巴蜀史志》2022,(3):120-123
近日,作家苗勇撰写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即将付梓,索序于我,欣慰之余,欣而允之。晏阳初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生于四川巴中,曾留学美国,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70年,毛主席盛赞他“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晏阳初曾被国际社会尊崇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之一。我长年从事文学工作,多次到晏阳初的故乡巴中采访,对他毕生从事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感佩于心。  相似文献   
148.
小说《行云》写的是一位上京求学后又返回故里的青年的故事。青年的情感经历揭示出了由甲州大藤村至东京的空间距离。文中衬以路途之险,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甲州人呼吁中央线铁路建设的关注和声援。同时,作者还以“战争画”等小道具明示了小说时间与创作时间的一致性,进而虚拟了青年归乡后的数年时间,以两者暗喻了狂热一时的甲午战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49.
李栋 《文物天地》2020,(1):88-91
明朝在元末天下大乱、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立国,明太祖朱元璋深感元朝"中国之礼变易几近""华风沦没,彝道倾颓"之弊,力图革除元代"胡礼",恢复周汉唐宋以来的"礼统",格外重视礼仪制度的建设,甫一即位便着手大范围的礼制变革。不过由于建国时间较短,礼制实践的基础不足,直到洪武末年,明朝国家礼制的主体才趋于完备和定型。鲁荒王朱檀是明初第一个按亲王之制埋葬的帝王贵胄,其墓及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正是明初礼制建设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