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正> 战国赵王陵墓群位于邯郸市西北紫山东麓的丘陵地带,现有5座高大的陵台,呈西南一东北方向分布排列在自邯郸县周窑村至永年县温窑村一带[1]。这5座王陵自成体系,均筑有高大的陵台,气势恢弘壮观,是目前国内已知单体规模最大的战国王陵。1997年10月,赵王陵2号陵被盗,出土的珍贵文物被贩运出境,次年公安部门将被盗文物从国外追回。在被追回的文物中,有一件透雕夔龙纹金饰牌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2.
宁绍地区早期遗址群的时空变化是钱塘江以南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全面收集了这一地区的考古资料,着重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距今7000~3000年间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地理学考察。在提取高分辨率年代序列的基础上,绘制出多幅遗址群分布地图,初步恢复性重建了宁绍平原考古时代的聚落群景观。  相似文献   
23.
黎虎 《安徽史学》2004,(3):104-105
拜读了耿云志先生的大作<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①之后,感到其中与我个人有关的一些事实有说明、澄清的必要,谨请借贵刊一角惠以刊布.一、文章说:"最近,昔非先生的哲嗣,北京师范大学的黎虎教授突然来信并寄一包复印的材料,要我为纪念其先父百岁诞辰写一篇文章,而且题目都给我定好了,就叫做<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所称"题目都给我定好了,就叫做<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并无其事.  相似文献   
24.
本次调查在屈家岭遗址周边新发现8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石器采集点,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遗址群,其分布范围远远超过以往的认识,其中屈家岭遗址是在遗址群中具有核心地位。调查还发现包括屈家岭遗址、钟家岭遗址、冢子坝遗址的大环壕系统,另外还可能存在仅限于屈家岭遗址南部的小环壕系统,这是继三次发掘后对屈家岭遗址群聚落结构与聚落形态演变的突破性认识。  相似文献   
25.
周辉荣 《史学月刊》2002,2(5):96-107
禁酒妇女及其组织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oma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WCTU)是19世纪美国改革年代及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年代的产物。它承继前一个年代禁酒浪潮,将禁酒再一次推向高潮。然而,禁酒并不是她们惟一的活动和目标,其影响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直指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种影响都最终对妇女本身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对妇女运动的进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世界》2002,(7):55-55
  相似文献   
27.
新中原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仰韶文化聚落、大聚落、聚落群的数量之多 ,聚落群产生之早 ,均为同期文化望尘莫及。史前聚落群先是高级阶段的部落 ,后是古国 ,经历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过程。仰韶文化占有全国新石器文化的“花心”地位  相似文献   
28.
钟治 《四川文物》2002,(2):11-14
三台县牌坊垭发现一处唐代崖墓群,经发掘清理,共计崖墓23座。中对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作了介绍。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崖墓群的年代应在中、晚唐时期。该墓群对涪江流域崖墓的考古学分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从聚落中心到良渚酋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渚文化的聚落群具有明显的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其墓葬亦表现出不同的等级关系;良渚文化的上层人物已拥有祭祀、财富、军事等方面的特权。结合现有民族学材料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已超越了部落联盟阶段而与酋邦制社会比较契合。  相似文献   
30.
对田野考古工作中由地下出土的我国古代居民的遗骸进行种族人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20年代至40年代末为草创阶段,主要研究工作由少数外国学者进行;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是该项课题研究的发展阶段和原始资料的积累阶段,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成为该项研究的主导力量,古人骨标本的积累迅速增加;自90年代初以来本项研究进入方法论的变革阶段,分子人类学、牙齿人类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广,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此外,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也是该阶段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