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记忆中的东山没有宽阔通畅的柏油马路,没有平整的文化广场,没有可与外界交流的信号,仅有的是环环包围、绵延起伏的大山和那纯朴的脸庞,但是,是家乡的大山教会了我一切. 还记得儿时追着父亲赶着马车,穿梭在泥泞蜿蜒的巷道捡马粪拉干柴.  相似文献   
82.
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胜利的今天,旅游行业获得迅速发展。旅游从业者的素质是该行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体现。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者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从业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在从业时有哪些行业要求,这是本文要论述的两个问题。一、旅游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结构旅游从业者的素质结构包括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专业能力指具有熟悉市场营销、销售和业务操作的技能,熟练掌握旅行  相似文献   
83.
正2015年11月29日,全国"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贵州省石阡县佛顶山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聚焦石阡生态文明、自然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个主题,以战略思维和发展眼光,从生态文化理论体系、政策完善和实践探索等层面,总结交流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探讨新形势下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引领问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张希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  相似文献   
84.
信息     
《中华遗产》2007,(2):154-155
《中华遗产》与西安读者互动交流2006年12月29日,在西安博远书报刊服务公司的协助及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中华遗产杂志社在大雁塔北广场举办了西安读者见面会。读者当中有退休的老同志,也有大学生。大家都围在活动  相似文献   
85.
校园之友     
1.华东理工大学钱币学会在校工会和行政领导支持下.在建校55周年校庆期间.组织教工钱币学会成员去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参观钱币藏品及有关文物。在活动期间,大家相互交流玩赏新近收藏钱币实物.讨论学习钱币知识的心得。  相似文献   
86.
城乡边缘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城乡边缘带的概念、地域结构、土地利用形态、社会经济特征、形成演变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城乡边缘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7.
丁韪良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活动了60余年,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88.
北庭故城修筑于唐代,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境,地处草原丝绸之路与绿洲丝绸之路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庭都护府始设于唐武周时期的北庭故城,前身为后汉车师王庭、隋代突厥王庭,是唐代统治和管理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考古出土文献。北庭故城是中西文化传承交融的中枢之地,一是早期中原传统文化的进入,大量考古资料已得到印证。二是传统医学在北庭的融汇与运用,包括药物、针灸等。三是宗教文化的繁荣,包括宗教建筑、石窟寺开凿与造像等,是我国唐宋元时期宗教文化东进西出的交融之地。四是唐代诗人书写与北庭文化,包括粟特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北庭故城见证了唐代对天山北路的管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与商贸交易,尤其新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文化的价值和特殊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9.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而容揆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与其他官派留美幼童不同,容揆在1880年因入教、剪辫、逃跑等事件,与“幼童出洋肄业局”决裂,因此避免了在次年与其他留美幼童一起撤回国内的命运,并在容闳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作为自由职业者,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容揆,却在美国排华盛行的环境中坚持传播中国文化,并尽力帮助当地华人社群。作为职业外交官,容揆在驻美使馆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亲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同时也在侨务工作和留学生教育事业上颇有贡献。容揆的经历也具有其普遍性:以他为代表的留美幼童是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桥梁,他的经历也是官派留学生和外交官群体的典型写照。这些都反映出留美幼童在时代浪潮中的多重面向。  相似文献   
90.
17世纪下半叶,为扩展在印度洋地区的海外贸易和传播天主教,在王室支持下,巴黎皇家科学院向中国派遣了由六位耶稣会神父组成的代表团,其目的是集外交、商贸、政治、宗教和科学为一体。本文论述了留在清宫的法国耶稣会成员如何向康熙皇帝传授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哲学等知识,即大量运用巴黎皇家科学院成员的科学成果,尝试在清宫建立一套以“法式科学”为蓝本的科学体系,以及上述知识如何被康熙皇帝接纳乃至在全国推广。西方科学知识融入中国知识体系的这一现象,表现了17-18世纪清代宫廷对新鲜知识和新奇物品的接纳和融汇。论文以大量的法国档案和文献为依据,从法国视角探讨了17-18世纪中法科学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