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今 《文史博览》2014,(9):68-68
陕南是一个移民聚集地。南方移民,特别是湖广移民对陕南饮食文化影响巨大,甚至突破了地理环境的限制。比如,陕南少水田,少产米,而多旱地,以小麦、玉米为主,但陕南人的主食却以大米为主。  相似文献   
52.
洛筝  曹阳 《旅游纵览》2010,(8):50-52
<正>岭南——自古以来的凉茶世界深圳——清心凉茶满天飞的城市在我国岭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甚至再往南的香港、澳门,居民世世代代对一种取材多味中草药、具有浓郁苦涩味道的"凉茶"情有独钟。岭南一带以"炎方地卑"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特点,尤其是夏天持续时间较长,又比较潮湿。  相似文献   
53.
汉唐瓜州苦水流域地理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海经》记载匠韩之水(即苦水)西流注入罗布泊,经过汉唐的农业开发,苦水流域自然环境变化巨大,首先水源补给不足,中游随着农业开发用水剧增,径流变小,下游开湖造田使湖泊退缩逐渐淹没,最后使这片水草丰美的湖泽消失变成沙漠戈壁。苦水由一条径流很大的河流,变成了涓涓细流河沟,沿线河道已经干枯,流域留下一座座故城和一条条古河道水渠遗址。苦水流域环境的演变是人类数千年不断开垦而不考虑环境承载能力所造成的恶果,给我们今天利用自然留下难忘的教训和警示。  相似文献   
54.
阿嘎土     
以“阿嘎”为主要原料构筑的建筑地面与屋面,不但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色,还是藏传佛教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55.
孙荣华 《古今谈》2006,(4):60-62
南埭圩自然村在德清县乾元(城关)镇以东约两公里处,是德清俞樾先生的故里。这里面积不大,四面环水,总共才住了三十余户村民,至今还有俞姓人家,据称都是俞氏的旁亲。南埭圩村地理环境极佳,北山(乌巾山)南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俞樾旧居就坐落在乌巾山麓一条河港的北侧,小河行至其屋前的一段河面突然宽阔,故当地人都称这里风水特好。  相似文献   
56.
由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人民政府和珠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编的《唐家湾镇志》近日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志记述了唐家湾镇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等,对“大学园区与科技创新海岸”本地特点突出的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为新编志书的编写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7.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刘益 《人文地理》1997,12(1):44-46
本文在概要介绍岭南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探讨了岭南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8.
陈尔寿 《人文地理》1991,6(1):14-20
本文由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中学人文-经济地理教育的演变:1.课程设置的变化;2.人地关系理论思维的转变;3.知识结构的变化;4.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化:5.教学思想的转变。主要变化是课程设置不单独开设人文-经济地理课程,而将其内容与自然地理综合到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之中,以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观点指导课程和教材;以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中心组织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加强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国际意识、环境意识、全球观念的思想教育;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59.
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成林 《人文地理》1993,8(4):57-63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角度,论述了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认为:1、徽州人商业活动起源于徽州物产"结构性失调",徽州"地狭人稠"促使"徽民寄命于商";2、徽商经营行业受徽州地理环境影响,以徽州物产余缺为基础;3、徽州群山环抱,陆路交通闭塞,新安江等水路从而成为徽商境内外贸易的主要通道;4、徽商投资产业多在徽州以外地域,明显受徽州物产和市场因素影响;5、徽州民居建筑在选址、用地、材料、结构、造型等方面,与徽州地理环境和谐、协调。  相似文献   
60.
孙天胜 《人文地理》1994,9(3):68-74
祖国医学中含有丰富的医学地理思想。在"人与天地相应"的哲学观念指导下,传统医学认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必然导致气候类型、水土性质、中药药性的差异;地理环境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体质特点和地方性疾病也不一样;诊治疾病必须因地制宜。本文以现代医学和药物学为对照,阐明了中医的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