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成都都江堰市现存的四部旧方志为清乾隆、光绪年问和民国时期编纂。旧方志多由时任地方官吏主持并组织当地文士编纂,有的甚至直接出自于地方官员之手,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和当地的最高学术水准。  相似文献   
72.
李蔚 《丝绸之路》2011,(18):115-119
近年来,西夏文化的研究引起史学界的重视,有关西夏文化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西夏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区域划分、具体特征等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3.
正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语称乌日汀哆)是蒙古族最具典型性意义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是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在音乐领域的具象化体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蒙古族长调民歌一直延承不断,并由于复杂的地域条件和部落传承形成众多风格流派,时至今日,依然与蒙古人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4.
在各地的方言中,我们不仅能窥见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事实的地域文化印记,而且会发现一种方言系统将某些不属于其地域特点的词汇融合进来,成为与自己方言融为一体的组成部分. 青海方言,在汉语方面属于北方方言,在某些程度上与江淮流域的吴语方言有些相同或相似.这与青海汉族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由于人口迁移、商贸联系、各民族长期相处及地区间的交往等诸多因素,使青海方言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追其原因,一方面是人类的迁徙活动让其地方方言在青海这片土地落地生根;另一原因是由于青海相对封闭,所以形成的语言固有形态很少被破坏,在俚俗方言中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75.
重修《如东县志》创新篇目结构体例、精心写好总述小序、注重突出地域特色、努力彰显时代特点,是一部继承创新的重修佳志。  相似文献   
76.
清代时就已有南北筝的记载,岭南筝派在历史上已被称为南派。至上世纪30年代,台湾学者梁在平教授在他编纂的《拟筝谱》中,把当时古筝的分布地域和流行情况归纳为“南集于粤,北集于豫”.即北派的“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齐鲁大板”的山东筝.南派的“韩江丝竹”的潮州筝和“汉皋古韵”的客家筝,这就是俗称的传统古筝四大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建国以后音乐事业的发展.全国古筝流派已呈现出“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局面。即便如此,潮州筝和客家筝依然被视为南派。  相似文献   
77.
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国情书,其蕴藏的历史与现实的翔实资料,汇集一个地域的全面信息特征,是其它文化载体所不具备的。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已走向文化、民俗、历史、风情,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吸引广大旅游者,地方志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与旅游业相结合,在文化与特色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7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中华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而地域文化则是中华文化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既含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地方上的特点。地方志在地域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积淀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在洛阳地区陆续发现了5具北宋画像石棺,纪年均为北宋徽宗时期。从石棺的形制结构、雕刻题材、雕刻技法等方面看,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是在“事死如事生”观念支配下,洛阳地区传统的石棺石刻线画艺术与北宋中晚期所流行之仿木构砖室墓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0.
中国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境内为古代古格国的重要文化繁荣地,至今遗留古代佛寺、佛塔较多,遗址出土文物仅在近几十年中才逐一展现世人眼前,其灿烂的佛教艺术如壁画、金铜佛像、擦擦、唐卡等迅速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热门焦点,其独特的佛造像艺术迥异于其他地域而被称之谓“藏西风格”。其中擦擦类出土更是以其品种繁多、地域风格凸显、前后造像风格演变连贯,成为能展现一个区域造像史的风格例证。能以擦擦来佐证一个地域造像风格史的渐变过程,目前仅此一例,殊为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