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在中国汉字中,“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字,《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典》对“郫”字都只有一种解释:“郫县,地名,在四川省。”难道“郫”字就只有这一种用途?是唯一用作地名的汉字?  相似文献   
22.
“东西为路,南北为街”原则上不适于保定旧城区而适于新城区;保定旧城区骨干路段街巷地名不宜乱变;旧城区有特色的街巷地名应该保留;街巷命名,要从深层次挖掘名城文化内涵做起。  相似文献   
23.
“杨各庄”等地名的地理分布及其音变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区及华东地区地名中多见“X各庄”和“X家庄”。该地区中,从西北部到东南部,“X各庄”的比例逐渐增多,而“X家庄”的比例逐渐减少,形成了一个语音渐变的地理连续体。这种特殊现象的形成是由于该地区西北部较频繁地受到北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影响,而相对来说,东南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地名中的“各”仍然保留了中古汉语“家”的舌根音塞音声母[k-]。这种明显的地域互补分布表明了北方汉语方言前高元音前面的舌根声母转变为舌面音的力量来自于外部的人文影响,而非内部语言音变。  相似文献   
24.
在武汉的老地名中,华商街的故事颇有说道。这个地名可以把汉口历史上著名的实业界人士刘歆生等和首义将军团的诸多人物全部联结起来。华商街,也就是今天和江汉路垂直的江汉二路东段。华商街,顾名思义,就是华商集中的街道。要想知道华商街的得名,了解一段租界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5.
飘逝的玉带玉带门位于汉口城区西部,在京广线没有贯通之前,玉带门火车站一直是原芦汉铁路(京汉铁路的前身)的终点站。玉带门的地名来自于玉带河。明崇祯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焻在今硚口、江汉区境内的长堤街处筑堤防水,人称“袁公堤”。由于筑堤而大量取土,挖出的凹陷地带积水成河,无  相似文献   
26.
从六合路以北至麻阳街以南,曾是日租界。租界时期,这里的地名大多从日本本土移植而来,如大和街、大正街、山崎街等。在武汉历史上,日租界的地名曾有过两次大的变化,两次都是彻底更换日租界内的全部地名。  相似文献   
27.
循礼门在与铁路有关的地名中,汉口老城堡的城门也是一个系列。除了前面说过的玉带门之外,尚有循礼门和大智门。这些自1864年便出现的城门,在城堡时期是进入汉口城的通道,在芦汉铁路修筑期间,城门所在地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了与铁路垂直的交汇点,而循礼门和大智门更是成为铁路的站点,成为近代化的火车头进入汉口、进入武汉的必经通道。城堡时期,来来往往穿梭于城门间的只是少量的人和货,  相似文献   
28.
高振环 《文史天地》2006,(10):48-51
一些老地名,往往就是历史的向导,可以引领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遗憾的是好多老地名已经消失,我们在历史的门槛前也就经常迷失路径……  相似文献   
29.
汕尾明代“捷胜所城”初探捷胜镇位于汕尾市区东部16公里处,东南滨临南海,东北与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接壤,西南与市区、东涌镇相邻。这里山海风光,气候宜人,人文蔚然,民风淳厚,源远流长,有“六百年城大雅乡”之美称;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积层的历史名城。  相似文献   
30.
如今的惠州市惠阳区境地,在历史上曾变换过多次名称,如先后使用过酉平、安怀、怀安、欣乐、归善等县名。其中犹以归善县之名使用时间最长,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前4个古县名,已为久远的历史所湮没而无法考证,归善县名始于何时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南朝陈祯明二年(588)由欣乐县改为归善县的(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的《广东百科全书》),也有说是在南朝陈祯明三年(589)置归善县的(见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的《辞海》)。还有一种说法是隋开皇九年(589)改名归善县(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顺便说一句,南朝陈祯明三年和隋开皇九年同为公元589年,也就是在那一年,隋朝灭了南朝陈而统一了全国。之所以把在同一年由欣乐县改换归善县名称的说法分两种形式列出来,是因为要突出这个名称是由哪个王朝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