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6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深白色 《风景名胜》2016,(6):140-145
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一家轮胎制造企业当初会去为餐厅评级,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但事实上只要翻开米其林的历史,再融入法国的浪漫主义,就不难理解了.在米其林公司建立的那个年代,汽车与轮胎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作为行业的先驱、当时公司的创办人米其林兄弟相当看好汽车旅行的发展前景,他们认为汽车旅行越兴旺,轮胎就会卖得越好.因此,在1900年万国博览会期间,他们将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有助于汽车旅行的资讯聚集在一起,出版了随身手册大小的《米其林指南》一书.1926年,《米其林指南》一书开始用星号来标记餐厅的优良,众多“美食家”均将其奉为美食圣经,就此“米其林星级餐厅”正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52.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派否定进化论不难理解,因为进化论用"自然主义"解释一切,是膜拜受造物而不是崇拜造物主,完全符合"拜偶像"的定义。然而完全遵照字面解释《圣经》,也令基本教  相似文献   
53.
人可以坚持不说谎?可以按照《圣经》生活?可以把生活外包到印度?可以活得多健康?特别有好奇心的人,也许会尝试用思想实验去寻找答案。然而阿诺德·雅备布斯(Arnold Jacobs.Jt)不满足于此。他决定用现实的实验一探究竟,而小白鼠就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54.
具隆会 《南方文物》2012,(2):119-125,117
前言 大约公元前1400年,以色列人结束在埃及的奴隶生活,为了得到“上帝”给他们约定的“流奶和蜜之地”,开始了他们的旅程,即《圣经》中的《出埃及记》时代.这时期,正好与大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的时期相差不过100年.在《圣经》中对“上帝”举行祭祀的规定,大概在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摩西时代完成①(在旧约中,“上帝”叫“耶和华”,所以为了区别的方便,本论文把《圣经》中的“上帝”称之为“耶和华”,将甲骨文所见的“上帝”称之为“帝”).  相似文献   
55.
陈旭飞 《神州》2012,(36):2-2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超现实的神秘预言的方式表现了拉丁美洲百年的历史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性,同时也糅合了印第安传说、阿拉伯民间传说、圣经故事等多民族文化积存,表现出丰富的预言性。  相似文献   
56.
冯易 《南方人物周刊》2012,(11):105-105
《良心的自由》一书在清教传统中追根溯源,考察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精神内核,即良心自由的观念。作者从思想史出发,讲述良心自由在英美的演变与兴衰,以及它最终又是如何以法律的形式,在第一修正案中得到承认。清教徒极看重良心自由的观念,而这一观念是来自《圣经》。  相似文献   
57.
樊舟 《南方人物周刊》2012,(13):116-116
4月的这个夜晚和任何夜晚都没什么不同.惟一不同的是一些平日里绝不相扰的朋友纷纷给我电话和短信。他们说,一位老人走了。  相似文献   
58.
《湖南文史》2010,(5):12-13
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对于宗教,虽有接触,但无信仰。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南京时,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去看他,送他一本《圣经》。他在日记中说:“对于《圣经》,读之不觉兴趣。”在大陆十年的监禁岁月中,他长期研读明史和阳明哲学,一直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59.
程鹏  俞泉 《丝绸之路》2010,(6):69-70
长久以来,由于对西方文化传统的陌生,我们常常以东方文化传统的视野来阅读西方现代文学经典,误读或望文生义也就在所难免,对《喧哗与骚动》的解读亦是如此。作为福克纳史诗作品之一的《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乔伊斯的笔法,所不同的是乔伊斯以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流浪经历为隐线,福克纳则是以《圣经》的历史作为小说的隐含结构。因此,对基督教的了解,对《圣经》故事的谙熟,成为理解《喧哗与骚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0.
《文史博览》2010,(5):12-13
<正>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对于宗教,虽有接触,但无信仰。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南京时,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去看他,送他一本《圣经》。他在日记中说:"对于《圣经》,读之不觉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