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甘肃连城土司鲁氏家族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之一。对其家谱中有关始祖的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其始祖脱欢不是元宗室安定王脱欢,而是久居西北地区的蒙元旧吏,其子巩卜世杰时率众归附并授土官职,族属是蒙古族等。这为研究鲁氏家族及相关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改土归流是土司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央王朝采取的必然措施 ,但清雍正朝以前 ,被改流的多是对抗中央王朝或已造成割据威胁的土司 ,改流浪潮始终未波及那些认同和支持中央王朝统治、汉文化程度较高的土司。随着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发展及土司制的没落 ,对这些土司的改流成为必然。雍正初年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抓住时机 ,采取适当措施 ,用和平的方式完成对云南汉化土司改流的历史重任 ,并将其妥善安置 ,使之转变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员 ,促成了边疆民族土官到封建缙绅的历史转变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3.
铜仁古城,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就因为“铜仁边围实镇箪诸夷出入之咽喉,思、石、辰、沅府、卫要隘之门户”,朝延将镇守贵州兼提督平(越)、清(浪)等处地方忌兵官移镇铜仁,加提督麻阳等处职衔,节制镇箪参将。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变后,总兵曾  相似文献   
124.
明统治者在西南土司治理中秉持了“犬牙相制”的治理方略。主要表现在将同一地域诸府州县、卫所、土司分隶不同行省管辖,从而形成西南诸省毗邻地区府州县、卫所、土司“犬牙相制”的政区地理格局。这一治理方略在明前期对于强化土司控制、维护地区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历史的演进,亦出现土司纷争愈演愈烈、军民夷矛盾激化、省际矛盾突显、土司桀骜日甚等弊端。为此,明统治者欲通过邻省兼制、设立总督予以补救,然终因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部分官员提出的政区改隶建议亦因遭到反对而未能实施。“犬牙相制”遂成为影响整个明王朝西南土司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5.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有两次是征剿川西大、小金川部落,不仅用兵规模大、耗时长,费饷数更是达到十全武功总和的十之六七。从乾隆十二年(1747)第一次金川战役始,迄至四十一年(1776)清军彻底平定两金川地区,双方的周旋对抗竟长达三十年(直接的军事对抗近七年)。  相似文献   
126.
海龙囤遗址是一处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宋明时期土司山城遗址.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遗址地势险要,环囤有墙.尚存关隘9道."老王宫"和"新王宫"是囤顶最大的两组建筑群.2012年4月~2013年1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机构在此进行了以"新王宫"为重心的海龙囤史上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探明"新王宫"是一组带有衙署性质的明代建筑群。发掘成果荣鹰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刊选登发掘领队李飞的三篇发掘手记——一个个性化的视角解读海龙囤.  相似文献   
127.
在《通鉴·外纪》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日:“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这两句话所针对的当然是汉族群体的姓氏及其意义,要研究像土族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群体的姓氏来源还成立吗?这就要看一千七百余年前活跃在甘青两地的土族先民吐谷浑群体有无姓氏,被称作其后裔的土族群体中能否找到当年吐谷浑群体贵族姓氏的踪影?如果古代吐谷浑贵族有姓氏,现存吐谷浑后裔继承了先祖的姓氏,那么本属于汉文化的姓氏文化同样适用于吐谷浑贵族及其后裔.考证姓氏的来源及变迁是研究民族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姓氏的延续与变迁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延续与变迁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28.
129.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代用来解决西南、西北少数民族问题的特殊政策,体现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土司制度是封建国家地方政权的特殊表现,即代表了各少数民族的利益。又代表了中央王朝利益,即"是封建统治者在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对西南民族采取的一种新的特殊的统治方式。从形式上看,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从阶级实质上看,则是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利用少数民族的贵族进行统治,在经济上,‘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1]。这一制度始于元,盛于明,衰于清,是对唐宋时期羁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秀山杨氏土司的军事活动与民族关系探讨,有利于加深对土司军事活动与民族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苗族聚居区,这里从元代到雍正改土归流的四百多年里,封建王朝以土司制度,管理着这里的各族人民。本文从元、明、清时期出发,探讨恩施地区的土司建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