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红水河在历史时期有多种称谓。本文认为,一方面,其名称的演变,实际上反映了中原人士对红水河流域地理环境的认识,有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演进过程。另一方面,红水河名称的最终确定,又与流域所经的滇东、黔西南与桂西北三省交界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2.
牦牛岩画——我们很想从西藏岩画图像演变史中,寻找牦牛在羌塘草原猎牧人经济及精神生活中的特殊性以及转变的原因,这些早年被藏北猎人们一路追杀过来的野牦牛,从什么时候开始具有了某种神性,弯曲有力的牛角被当成圣物在高原大地被处处供奉?  相似文献   
183.
张桢 《文博》2010,(3):38-45
目前发现的来华胡人的石质葬具共有9件,其中有8件都与粟特人有关。这些石葬具的年代集中在北朝至隋唐时期,此时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期。这些特殊的石质葬具又被称为围屏石塌、石堂、石坟。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表现都可看出,它们在具有明显的异域文化特征的同时,又可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文章重点放在图像中大量反映粟特酒文化的场景,着重讨论酒在这些胡人的日常生活、政治活动、宗教信仰中所体现的重要意义。与之伴随出现的音乐、舞蹈的因素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4.
倍受广大摄影爱好者青睐的佳能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EOS 20D采用了最新的820万有效像素CMOS图像感应器,具有5张每秒的连拍速度,9点宽区自动对焦功能,并支持佳能最新的E-TTL Ⅱ闪光系统,是高画质、高速度和全面功能的完美结合体。  相似文献   
185.
郑珉中 《收藏家》2004,(9):27-31
不久前见拍的“龙吟虎啸”琴,曾一度引起网站、报刊的多方关注与报导,然而对该琴的面貌,各方面情况的介绍尚不具体,今觅得该琴图像,及郑珉中先生所写《双碧琴楼观琴记》中有涉及此琴的内容,这也是郑珉中先生有关此琴的惟一评论,征得郑先生同意,揭载本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6.
黄剑华 《文博》2004,(1):46-50
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中,制作精美并雕刻有图案纹饰的金冠带,是一件非常令人惊叹的器物,在考古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7.
保存在敦煌壁画和纸绢画中的经变画有30多种约1200铺,是唐宋时期敦煌壁画的主体。大部分经变画都有学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研究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的学,已经发表的论近百篇,显示敦煌经变画研究不断发展与深入,本拟对敦煌经变画研究作一回顾和展望,并附全部研究论目录。  相似文献   
188.
澳大利亚联邦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位于犬洋洲,首都堪培拉。多为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后裔,原为当地土著人居住的地方。1770年英国航海家率船队到达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宣布其为英国殖民地。1788年英国首批移民在悉尼附近  相似文献   
189.
西周倗国墓地绿松石珠微痕的数码显微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揭示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出土玉器的加工痕迹,了解古代机械加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选择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枚穿孔绿松石珠,在带有景深扩展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功能VHX-500K型数码显微镜下进行微痕分析。发现其表面的打磨痕迹和孔壁上钻孔形成的多圈平行螺旋纹皆十分清晰。结合现代绿松石打磨的模拟实验和前人的工作,认为该枚绿松石珠表面打磨的工具应为一种机械转动磨盘,其具备粗磨和细磨两个功能。有关磨料的颗粒甚粗,其尺寸远大于现代细磨盘的磨料颗粒度。至于珠上的穿孔为对钻贯通,推测为空心管钻配合解玉砂高速旋转而成。这是国内首次将数码显微镜的景深扩展和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微痕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古玉的科学鉴定,从加工工艺角度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0.
东汉"西王母+佛教图像"模式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仝涛 《四川文物》2003,(6):75-79
本利用出土考古学材料,论证了“西王母 佛教图像”模式的同源性和流动性。作认为从不同路线输入的佛教,不但存在形象的差别,也会产生理解的不同。西南地区的早期佛像,包含了与北方中原地区太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并非一种必然的结果,而是在大一统的汉化圈内部,尤其是政治化中心地带生成的一种主流观念,所及区域表现类似。西南地区作为该化圈的边缘地带,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但对佛像要素的吸收及对早期佛教的理解上,都没有也不可能超出政治化中心的水平,而且也不具有时代上的前驱性。“西王母 佛教图像”的模式,一方面促进了该地区佛教的传播,另一方面也成为其继续发展的窠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