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0篇
  2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刚 《南方文物》2022,(2):73-84
在海昏画像中没有老子的出现,但是,刘贺时代应该已经有了老子图像。至少是为此后的“孔子见老子图”的细化和丰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和养分。画像中老子的缺失,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对于刘贺而言,主要的不是知不知、有没有老子图像的问题,而是采不采纳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海昏画像与“孔子见老子图”属于两种图像系统。前者为“圣像”系统,是大传统的产物,并与儒籍中的孔子形象相契合;而后者属于小传统中的“神像”系统。那里面的老子以神仙身份凌驾于“圣”之上。这样的“老子”,显然是被大传统所排斥的。海昏画像中没有老子,实为大传统及儒学立场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2.
我国西南地区东汉、三国、魏晋时代的砖室和崖墓中常出土一种青铜树的随葬品,由于是铜铸就的,叶片上有各式各样的钱币图像以五铢钱、莽钱为多),故一般称为“摇钱树”“钱树”。其实,对它的名称、形制、分布、代及社会功能等,都还缺乏适当的认识。为,1998年在四川德阳召开了“中  相似文献   
153.
林向 《四川文物》2007,16(4):31-40
"立杆测影"是最古老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地区诸多遗址中出土了若干可能是"立杆测影"文物的遗物。其中包括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羊首龙柱、公鸡杖首、太阳神鸟、牙璋等;盐源县出土的青铜树、羊首虎杖、青铜鸡杖等;云南石寨山出土贮贝器上的"表柱"、贵州汉墓出土的青铜树连枝灯、伏羲女娲石刻、广西苗族的"盘龙表柱等。这些"立杆测影"文物都与"树、龙、鸟、虎、羊"等动物标志性图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4.
安加拉河下游岩画数据库的信息相对完整,其中包括在42个岩画地点的155幅人面像岩画。根据不同的评估方式,这些图像的分类和年代学显示它们大致是同一时期的,并且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早期青铜时代(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的奥库涅夫艺术有关。安加拉河下游的泰加森林部落描绘人面像的传统起源于石器时代,并延续近几个世纪。  相似文献   
155.
任萌  黄飞翔 《文博》2020,(2):34-41
鹿石是欧亚草原重要的古代遗存,其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类型多样,因而对其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在学界普遍认可的俄罗斯学者B.B.沃尔科夫的划分基础上,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蒙古——外贝加尔类型鹿石的刻画过程展开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156.
西藏拉萨大昭寺藏鎏金银壶是一件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重要文物。这件银壶被发现以来数有研究,学者们分别从造型、纹饰、工艺、来源等角度进行了讨论。本文将结合相关材料,通过对银壶的形制、纹饰及图像内容进一步研究,指出其应为吐蕃王朝后期西藏本土或邻近地区制造,并融合了多个文化系统的因素。多元文化因素的交织,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融的结果。大昭寺藏银壶正从物质文化层面反映出了这种交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7.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于早期佛教图像曾有过热烈的讨论并且开展大型实地调查项目,推动了对中国佛教艺术早期发展的研究。除了对于资料的发掘和梳理外,关心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早期佛像图像的传播路线上,对此,许多学者从文献、考古实物证据、中西交通、图像比较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①,而对早期佛教图像进入中国社会情境的具体面貌则缺乏深入的分析。本文试图将早期佛教图像②与汉代西王母图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前者进一步贴近汉代社会文化情境,同时也为后者增添新的研究视角。东汉中期以后,随着佛教进入中国,佛像…  相似文献   
158.
练春海  武灵 《民俗研究》2024,(2):121-131+160
操蛇神人图像主要流行于先秦时期,取像于鸟蛇相斗,旨在传达神人与蛇之间沟通的意趣,在汉代的图像中仍能发现不少操蛇神人形象的遗存。与先秦同类图像相比,汉代操蛇神人图像的传统意义更为弱化,功能也朝着更富世俗气息的行傩驱疫、祈求升仙长寿、繁衍子嗣等方面转变。随着先民自我意识的提高,操蛇神人图像的表现方式日益多元化,内涵也随之更为隐晦和世俗化。但就操蛇神人图像的本质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强调对某种强大外力的掌控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9.
自唐代张彦远始,美术史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山水画起始于魏晋时期,水墨山水画成于唐代。这篇论文主要采用美术考古学的方法,对汉墓山水图像遗存进行研究,探讨汉代人如何通过墓葬山水图像去表达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思想观念,提出中国山水画起源于汉代说,期望为“汉代文明”的重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0.
水陆画是以图像遗存为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涉及历史、民俗、宗教、艺术等方面丰富的信息,如果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入手,深入发掘水陆画的各种文化内涵,使之不仅成为艺术史、美术史的研究素材,而且更可能成为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