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携手文坛与"东方旅社事件"1924年,丁玲在北平偶然结识了时任《民众文艺周刊》编辑的胡也频。然而,这一般性的相识却成了他们日后的情感之缘。1926年夏,丁玲返回故乡湖南常德。这天,对丁玲心仪已久的胡也频,专程赴常德叩开了丁玲家的大门。与母亲同住一起的丁玲非常惊讶地看着这个"只见过两三次面的、萍水相逢、印象不深的人"。此后,胡也频便  相似文献   
12.
<正>1948年,蒋介石政权摇摇欲坠。为了挽回颓势,蒋介石连续派人去美国活动,希望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他的"戡乱救国"事业。此时正值美国的大选年,美国各路政客都忙于竞选,使得国民党对美外交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孙中山转移到上海准备重整旗鼓,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四个人打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4.
媒体传闻 周恩来生前是否亲自前往南海?是否与当时国民党领导人进行过秘密的会晤?国共两党会晤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事过40多年以后,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刘志民 《百年潮》2015,(1):58-60
人们常说,人民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的飞机大炮。这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体现以弱胜强的豪迈心情。当时,人民军队里还有更有趣的说法:"蒋介石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这倒是真的,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多是缴获而来的,而我们自己的兵工厂,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汪绍铨 《百年潮》2015,(2):50-55
郑伯克是四川沐川县人,1909年7月出生,2008年3月逝世,享年99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作为他的下属曾在某中央国家机关与他共事多年。他离休前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41年6月,郑伯克由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遣,带着周恩来的指示,从重庆来到昆明,担任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从事领导云南地下党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他领导云南地下党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白区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对云南地方实力派为主的统战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在西藏高原部队服役的我,因到偏吉和茶柱调研民兵工作,遂有了一次雅鲁藏布江源头之行。雅鲁藏布江源头这里由于气候恶劣、高寒偏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一般人很难涉足,这不期的邂逅,倒丰富了我平淡无奇的人生。免费"招待所"那是1982年刚过罢春节,雪域高原西藏还天寒地冻着,日喀则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邓增就要我和他一起,去偏吉和茶柱调研民兵工作。偏吉和茶柱地处中尼边境,由于海拔高,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偏吉  相似文献   
18.
"宋案"是由多个情节次第演进而成的复杂案件,杀宋是最后一个环节。杀宋之意产生于袁世凯主导、赵秉钧参与的洪、应构陷"孙黄宋"计划失败之后,造意者为洪述祖。洪与赵关系并不融洽,因此他不可能将杀宋计划告赵,加之赵在宋被刺前多日已将"应密"电本交与洪掌管,故赵对洪、应图谋杀宋并不知情。洪、袁关系极为密切,洪曾试探袁是否同意"收拾"反对党一二人,被袁拒绝,洪遂转而以子虚乌有的"燬宋酬勋位"及"债票特别准",诱使应杀宋。故洪实为"刺宋案"唯一主谋。袁虽与刺宋无直接关系,但由于案发对其竞选正式大总统造成极大冲击,一旦宋案其他情节再曝光于法庭,对其将更不利,故他明知洪为杀宋主谋,仍故纵其至青岛德国租界,明知赵与杀宋无关,仍竭力阻止其到沪自证清白,洪因此得以暂时逃脱严惩,赵则牺牲了个人声誉,成为袁的"挡箭牌"。  相似文献   
19.
20.
方庆秋 《民国档案》2007,(3):139-140
三青团,全称为三民主义青年团,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多维党派组织,由蒋介石赋予“组训全国青年”的任务,奉行国民党的“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总方针。在其总体活动中,曾经有过一段与中共合作抗日的一致性和革新政治的正义性,但更多的是以反共为首务(如收集反共情报、破坏进步青年学生运动等),在当时就有一些人视其为“一种特务组织”,后来在政治上又被定为“反动党团”。因而以往史学界对其很少问津,更鲜有将其列为重要研究课题者。在目前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的研究中,关于三青团的研究虽不乏佳作,但从总体上看还比较单薄,尚无全面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