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24,(2):16-29+157
朱元璋建立明政权之初,在意识形态和权力实践领域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读书人,既包括“士大夫性”读书人,也包括“庶民性”读书人。因此,洪武礼制改革的首要目的是借此重塑国家正统性和合法性,以期获得读书人对新生政权的支持。此外,两宋时期以读书人为主体的士绅阶层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势力,洪武礼制改革也可以视为国家权力与社会势力争夺权势的手段和策略。明初洪武礼制改革,开启了王朝国家走向民间社会的新局面,亦成为明中后期礼俗互动机制和礼教社会形成的政治渊薮。  相似文献   
62.
2022年,国家治理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围绕“治理”的基本要义,学界逐步将问题意识聚焦到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方略、政治举措的运作机理上,并从财政、经济、边疆、民族、灾害、环境等多个维度丰富了“治理”的实践意涵,进而对推进我国治理体系的革新完善提出真知灼见。推进国家治理史研究,应加强理论建设,加强整体性、贯通性研究,加强多学科协同。  相似文献   
63.
张敏 《南方文物》2022,(4):1-15
中国东南地区两周时期的于越、姑蔑、瓯越、闽越等诸越族群先后在钱塘江流域、衢江流域、瓯江流域、闽江流域建立了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通过诸越王陵的推纠,探讨了诸越国家社会结构的复杂化;通过诸越国家的探赜,探讨了诸越国家的中原化进程。  相似文献   
64.
《攀登》2021,40(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下,推进权力运行现代化。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工作是建立可查询机制,让权力运行轨迹清晰可见。过程工作是建立追溯机制,查询是为了追溯而保存数据信息,以利于追踪与溯源。追溯是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依赖于对追溯的反馈机制。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并不是权力运行现代化。权力运行现代化必须借助科技现代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平台,将区块链嵌入到权力运行机制,以手段现代化实现权力运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5.
张世均 《安徽史学》2022,(5):107-1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印度的独立、国民政府发动内战、西藏地方政府寻求外国援助构成了1947年西藏“热振事件”的动因。热振五世一心向内,认同国民政府,希望国民政府帮助其恢复摄政职位,但南京国民政府处置失当,致西藏发生“热振事件”。“热振事件”使西藏地方认同国民政府的力量遭受压制、国民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控遭到削弱、西藏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更加活跃,对中华民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构建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为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了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6.
许朋乐 《世纪》2022,(1):24-27
<正>1987年下半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上影厂决定恢复从事艺术、技术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20年前,"文革"的狂风暴雨彻底击碎了所谓的"三名三高"资产阶级等级观念,职称评定助长了"论资排辈",均被废除。那时,不论工种,不谈辈分,一律带着锅灶出外景,打着地铺当宾馆,"穷"得安逸,活得平淡。20年后,又要恢复评职称了,大会小会都讲这事,红头文件还上了墙。这犹如平静的池塘里被丢进一块大石头,凡沾上边的,心中自然被搅起了阵阵波澜。最走心的是职称还会与工资挂钩,要按岗论薪,这对低工资水平的人还是充满诱惑的。  相似文献   
67.
“在历史上,众多的研究已经将西方国家种族偏见的限度展现无余……然而,种族观念①在欧美以外的社会也同样兴盛,这一点就鲜为人知了。”冯客先生所著《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②“前言”第1页中的这段话,我认为有一定的根据。③在我们这里,尽管清末革命派曾大谈“种族革命”,但研究者一般都将之纳入“民族主义”范畴。其实,不只是今天的研究者,在清末民初,我们的前辈就往往将国家(国族)与种族混同起来。冯客指出,在20世纪初的留日学生那里,“种”与“国”是重叠的:“‘国’和‘种’在成组的短语如‘爱种爱国’或‘国界种界’中经常并置,这也对…  相似文献   
68.
自19世纪4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空前的沧桑巨变,直接推动了史学由古代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即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从“资治”到“救国”,从着眼于王朝治乱兴衰到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之经世致用的宗旨和参照系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对整个19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及其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学术界对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概念存在着分歧.我们认为中国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三代已具备公共权力,但社会仍滞留在居民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政治组织.所谓中国在龙山时代就已出现了早期国家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则是走的部落联盟酋长因其职务的“独立化“转变为“社会主人“这样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70.
李栋 《文物天地》2020,(1):88-91
明朝在元末天下大乱、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立国,明太祖朱元璋深感元朝"中国之礼变易几近""华风沦没,彝道倾颓"之弊,力图革除元代"胡礼",恢复周汉唐宋以来的"礼统",格外重视礼仪制度的建设,甫一即位便着手大范围的礼制变革。不过由于建国时间较短,礼制实践的基础不足,直到洪武末年,明朝国家礼制的主体才趋于完备和定型。鲁荒王朱檀是明初第一个按亲王之制埋葬的帝王贵胄,其墓及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正是明初礼制建设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