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上世纪40年代末,国共两党军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较量,国民党号称"八百万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南京政府大厦将倾,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元旦发布《文告》宣布"引退",1月21日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李宗仁一上台就发表文告,表示愿意以共产党、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这八条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切权力。  相似文献   
32.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关系曾一度紧张,内战一触即发。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为了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没有扩大军事冲突,而是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33.
上海、南京失守后,武汉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共代表团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开展对国民党和其他各党各派各界的统一战线工作.继续与国民党商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纲领、组织形式以及陕甘宁边区、八路军、新四军的有关问题,并向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军委会提出抗日战争的方略建议.支持国民政府及其军队保卫武汉,巩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Et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4.
其昌 《湖南文史》2011,(11):1-1
20世纪上半叶的最后几年,国共两党的生死较量,以共产党占据上风、国民党政权覆灭而告终。号称拥有800万军队的国民党为何竟如此不堪一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批“国军”的临阵倒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重大起义对战略决战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不但加速了国民党军事力量的瓦解。  相似文献   
35.
《近代史研究》2012,(1):149
该书讲述的是1944—1946年以国共关系为中心的中国政治史。在此前的20余年中,国共关系几经波折,这一次波折乃是最后一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其形式和性质与以往截然不同,它直接表现为国家政体和国家秩序的转型;更确切地说,最后一次国共关系变化引出了国家秩序的转型,并集中体现为两种国家政体的对立: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对立。这一次政治转型的失败,决定了国共两党由政争走向战争的最终分野。  相似文献   
36.
由于美国武力介入朝鲜战争,使本可以一举解决的台湾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美国政府出于反共反华立场和推行亚太战略的需要,炮制出一个又一个分离台湾的论调。对此,国共两党不约而同地站在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上,进行了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37.
施锦荣 《文史春秋》2013,(12):26-29
梁漱溟一生壮逸,堪称传奇:他出身名门,父亲投水殉节而动天下,他人生的开端已不同凡响;他只有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延聘北大,成为美谈;他曾试图自杀,最终却弃佛从儒,成为一代大儒,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这是一奇。他痛恨军阀,却得军阀韩复榘之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这又是一奇。他奔走国共两党之间,宣传自己的主张;与毛泽东8次长谈,两度通宵,情同知己,后又有当廷谏争,受尽磨难,却痴心不改,实为奇中称奇。  相似文献   
38.
杨飞 《文史博览》2013,(2):25-25
1926年春末夏初,北伐军分东西两路向北挺进。为了鼓舞士气,动员民众,国民革命军政治部指示宣传科写一首歌给北伐官兵吟唱,具体任务交给了在李济深的第四军担任宣传科长的邝都(1897—1928,湖南耒阳人,黄埔二期学生)。接受任务后,  相似文献   
39.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3,(8):23-23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始于孙中山的容共政策,孙中山为什么会采取容共的政策?是用以“联俄”的一种诱饵还是纯粹看重共产党人的才干,并予以重用呢?从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和后来孙中山对中共态度的两难可以看出,一方面允许共产党保持自身的组织独立性和批判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共产党员像所有国民党员那样服从自己,对于孙中山而言过于困难。以至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纠纷,他总是扮演调停人的地位和角色。愈演愈烈的两党纠纷,最后发展为“弹劾共党案”。在孙中山权.威的震摄下,国共两党中的敌对情绪尚能受到约束,但当他去世后,两党关系走向破裂乃至全面对抗也就在所难免了。孙中山逝世后。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人在“容共”和“分共”政策问题上的进一步分化,伴随着戴季陶的转变与瘳仲恺案,西山会议和另立中央的重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对省、市委书记的讲话中指出,对台湾“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实际上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进而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