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正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相传出生时,其父亲见神榜贴于门上曰:天开文运。因此以闿运为名。王氏生性狂狷,不可一世,常以帝王之学自负,尝与肃顺、曾国藩等共事,然其一生郁郁不得志,故而辞归从事著述传教,学术存后世、桃李满天下。王闿运是清末民初负有盛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湘绮楼日记》《湘绮楼文集》、《湘绮楼诗集》以及《湘军志》等。王  相似文献   
82.
<正>一贤哉虞仲氏,让国来荆蛮。断发文其身,之死不复还。孤冢郁崖峨,屹立山之间。高风播宇宙,邈矣谁能攀。青山得以名,万古永不刊。——周彦翼《虞仲墓》真是"江山也要伟人扶"(袁枚《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常熟虞山,古称乌目山,又名海隅山,俗称卧牛山,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虞山海拔仅有二百六十多米,位于城西北处,南有尚湖,绿荫覆盖,寺台亭墓星散其间,逶迤延伸入城,宛如一颗  相似文献   
83.
<正>中国大运河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其遗产的分布具有点、线、面结合的特点。大运河清口水利枢纽位于旧时的黄、淮、运河交汇处,今淮安市区西侧的码头、杨庄一带。这个枢纽,作为大运河最重要的遗产点,横跨里运河、中运河、黄河故道、淮北盐河、洪泽湖区(含洪泽湖大堤、张福河等7条引河、窑河等),覆盖面积数百平方公里,其中又包含很多小的遗产"点"、遗产"线"。该枢纽从明万历六年(1578年)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前,一直是大运河沿线工程设施最多、遗产分布最广、国家投入  相似文献   
84.
中国文明起源于文字,而文字的起源与我国早期的祭祀密不可分。《说文》的示部字共同体现了古代祭祀神袛的宗教行为,通过对《说文·示部》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古人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神的敬畏及得到神的赐福的目的,以此,我们可以看到"宗教"一词的真正含义:即神与人相契的"联系之物",古人就是通过对宗教的实践来获得超越生命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5.
有清一代,尤其清代中叶,汉学发展如日中天,江藩作为干嘉时期著名的汉学家,亲授业于干嘉诸儒,并与其中代表人物有相当之往来,其所撰写的《国朝汉学师承记》,有针对性地对清代学术(汉学)作了第一次系统的梳理,影响深远。本文不就具体的"门户之争"、学术史写法等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发表看法,只就读书所得,就《汉学师承记》所体现的治学精神、师友之道与对当今学者为学与为人的启发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获得一种对该书乃至清代学术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86.
<正>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枚元初铜权,重612.5克,通高10.8厘米,钮为方形圆孔,有使用痕迹,权体为扁六棱体,上敛下丰,似塔状,腹部阴刻有"至元廿四年般阳路造十二"11字铭文,束腰,平底,通体黄铜铸造。"至元四年"是公元1287年",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13世纪初,在我国北部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蒙古  相似文献   
87.
三期四年经建计划时期(1953——1965年),在台湾当局的主导之下,利用其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以及综合运用"美援"及"农复会"等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台湾农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农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可谓居功至伟。但是,台湾当局在农业体制方面存在着对农业掠夺的问题,在客观上对农业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8.
<正>198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在威海湾内全军覆没,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进一步将中国推进苦难的深渊。战争结束后,日本并没有马上撤离威海,而是驻守了一个师团八千余人。直到1898年5月,清政府偿还所有赔款,驻威海日军才全部撤离。一直以来,这段历史并不被人所关注,所留下的文物和资料也很少。2013年,威海市博物馆征集到两件这个时期的文物,向人展示了日本占领威海时期一  相似文献   
89.
杨琳 《南方文物》2014,(4):163-165
<正>殳是先秦时期常用的兵器。先秦有"五兵"之说,殳即五兵之一。《周礼·夏官·司右》:"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东汉郑玄注引战国兵书《司马法》云:"弓矢围,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这里所说的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这是步兵使用的五兵。《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这是车兵使用的五兵。两类五兵中都有殳,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0.
我在本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说过:中华玉文化中心,已经不是名义上的中心,经过这几年的认真、刻苦的努力,确已成为了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枢纽,如同一座公路上的立交桥,矗立于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网络之中,已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华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中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