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7篇
  免费   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01.
黄丽 《南方文物》2009,(2):147-148,F0002
1996年7月,南昌市绳金塔街的晋墓中出土了一枚以佛像为戒面装饰的金戒指。1997年9月,南昌市火车站地下停车场工地的晋墓中又出土了四枚这样的金戒指。  相似文献   
902.
杨晓东 《丝绸之路》2009,(20):11-12
曾侯乙墓编钟与编磬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在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弘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与编磬的铸成,说明很早以前我国的青铜铸造工艺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903.
杨洁 《四川文物》2009,(5):37-42
唐代镇墓天王俑是佛教因素影响丧葬习俗的体现之一.夜叉出现在镇墓俑的足下,其造型根源是对佛教天王图像的整体模仿.镇墓俑冠饰中鸟的原型应为佛教造像中的"金翅鸟",而非本土文化中的"鹖冠".而洛阳、长安两地的"金翅鸟"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04.
2004年7月13日,临夏市折桥镇建筑公司第五施工队在修建临夏州文化广场时,在原临夏市红园体育场东北侧发现了一座砖室墓,其墓室东侧遭挖掘机破坏,临夏州博物馆及时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05.
曾侯乙音乐文物的出土震憾了音乐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证明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曾侯乙瑟的复原研究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古代弦属乐器的音响、音乐性能、制作工艺及对后世弦属乐器的改革、研究、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6.
唐墓壁画地仗层加固及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唐墓壁画地仗层所使用的石灰结构,剖析相应石灰加固材料的化学作用机理,完全模仿唐墓壁画地仗层固有性能和材质,经过模拟实验,系统的给出了唐墓壁画地仗层加固的方法和操作工艺。并在唐墓壁画地仗层的加固和隔离层的制作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从而彻底摆脱了在唐墓壁画地仗层加固材料上国内外常用的石灰中混入各种其他材料加有机高分子混合材料的做法。  相似文献   
907.
1.引言曾侯乙墓彩漆主棺(内棺及外棺)于1978年出土。包山楚墓彩漆主棺(内棺)于1986年出土。出土后这三具棺木用塑料薄膜包裹,且喷水保存。喷水期间发现曾侯乙墓彩漆主棺上的黄色粉彩有脱落  相似文献   
908.
1984年和1996年相继发现了三国吴朱然墓及其家族墓地,它的发掘对研究马鞍山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时期墓葬形制的演变、丧葬习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因周边地势的变化,墓室内出现了渗水情况,渗水愈加严重,给墓体的安全带来了隐患,为此对墓体进行防渗水保护。  相似文献   
909.
2004年初,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修复(牡丹纹花鸟镜)(注)大铜镜一件,见图一(修复前)。此镜为2003年3月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采石厂爆破施工时,在偶然发现的契丹贵族墓葬中出土,属五代或辽早期,距今一千余年。  相似文献   
910.
庚戌(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作为清末孙中山领导的第九次起义,载入辛亥革命的史册。吊诡的是,起义被镇压后,官方与绅、商、学界围绕事件性质与善后问题产生了激烈的意见冲突。广东当局公布革命党人的口供和物证,力证其为叛乱行动,并解散涉事的七营全体士兵。以粤商自治会为首的多数舆论则认为这是粤省当局处置不善导致的兵变。特别是巡防营在镇压过程中军纪败坏,而由“良家子弟”组成的新军虽然失败但仍不愿扰民,引发“悼惜新军”的舆论风潮。可见粤省绅、商、学界对于革命态度暧昧,更重视保护本省与自身的权益。清廷在舆论压力下选择惩处镇压有功的粤省官吏,后者唯有掩盖新军既存问题直至皇朝倾覆,反映了筹备立宪语境下民意勃发,政局不稳,清廷却盲目推动新军建设的时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