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本文对晋侯墓、妇好墓及其他一些墓葬中出土的具有前代明显特征的玉器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出土玉器的断代不仅要认识到前代玉器长期流传的可能性,同时也应在考古实践和研究中对这种情况所反映的心理因素、文化现象作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32.
陕西麟游县蔡家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麟游县属陕西省宝鸡市辖区,西南距宝鸡市约60公里,北与甘肃省灵台县为邻。境内多山,山地之间河溪纵横,北部为泾河水系,南部为漆水河水系。古文化遗址一般位于河之两岸,特别是河、溪交汇处被称作“塬”的台地上。...  相似文献   
233.
陕西礼泉朱马嘴商代遗址试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马嘴遗址位于陕西礼泉县北牌乡马家嘴村北,泾河南岸的黄土台塬顶部(图一、二),高出河床约百米,东西两侧有红石崖沟和孙家沟相夹,是一突出的塬头(关中居民习惯将突出的地形称嘴)。遗址分布遍及塬顶,在东西约6百、南北约5百米的范围内,地表普遍能见到商代的文化遗物。陶片、石器俯拾皆是,并能采到骨器及卜骨等。塬边及梯田的崖坎上,可见灰坑、房址、陶窑等遗迹。文化层堆积中部和东部较厚,向西渐趋稀薄。  相似文献   
234.
殷墟卜辞中所见的“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述鑫 《考古与文物》2000,(5):21-24,27
商代的祭祀中,有一项重要的“祭必有尸”活动,殷墟卜辞中分别记载为“延尸”、“立尸”、“饮尸册祝”、“祝于尸”、“献尸牛”等。这种有关“尸”的祭祀活动,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礼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5.
东龙山遗址商代遗存为探讨商势力在关中东部及丹江上游的经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遗存可分为四期五段。二里岗下层一期阶段,其文化面貌呈现一定过渡特征,或与商洛一带此前为二里头文化属域,被商人占据后文化特质形成相对滞后有关。这里作为商人战略要地兴盛于二里岗上层期,约于洹北花园庄早期明显衰败。其兴衰与商前期商文化中心区的发展节奏相近,当密切联系于商王朝在西土势力扩张及资源获取而关联的交通网络、防御体系的构建和瓦解。而陕东南等地商后期沉寂所暗示的商人经略模式的改变,还需在更大时空范围中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36.
237.
十二桥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二桥遗址位于成都十二桥西侧,是成都平原较早发现的一个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通过对该遗址早期文化层特别是第十二层出土的动物骨骼的分析,认为成都平原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分布着数量众多的鹿科动物、黑熊、藏酋猴、淡水鱼、龟,甚至还有亚洲象和犀牛。中国传说中的"六畜"在这一时期已基本训化成功,成为人类主要肉食来源。  相似文献   
238.
王俊 《东南文化》2006,(3):23-27
青铜铙在南方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马鞍山青铜大铙的造型、纹饰与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相似,因此,它的年代应与新干商墓青铜铙的年代相当,可定为商代晚期,相当于殷墟二期至三期。中原系统的青铜铙为军旅乐器,而南方系统的青铜大铙,具有明显的祭祀性质。从出土情况分析,马鞍山青铜大铙的卷云纹饰,以及出土地点距长江古道不远,因此它的功能极有可能是祭祀长江神灵的。  相似文献   
239.
2013年,为配合博爱至薛店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荥阳东柏朵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二里头文化、商代、战国、汉代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为研究该区域夏商时期社会结构和夏商变革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240.
本文通过字形的比较,分析“?”、“?”以及相关的一些字的演变,同时利用 古文字考证了商代?地的地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