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田若微 《沧桑》2014,(2):104-105
青铜器以及青铜器纹饰历来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在东西方不同的学术背景下,对青铜器及其纹饰的研究方向和解读也各有千秋。中西方学者本质上不同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研究态度和研究眼光,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关注点和不同的思维模式,西方学者不同于中国学者的独特见解和另辟蹊径,也给我们开启了别样的思维之门,为中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92.
正《金沙遗址考古发掘资料集》(一)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精装本,正文共362页,约55万字,文后附有彩色图版14页。定价208元。本书是成都金沙遗址考古发掘资料集之一,共收录了据1999~2003年间发掘成果整理发表的10篇考古发掘简报。金沙遗址的时代约相当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对研究  相似文献   
993.
<正>1引言马的驯化极大地推动印欧语系人群和文化的分化与扩张,扩大了草原青铜文化的影响范围,并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运输和战争能力。因此,马的驯养和开发被认为是欧亚草原文明快速演进的核心条件,也深深地影响着古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①。世界范围来看,家马的驯化最晚可追溯至公元前四  相似文献   
994.
区域互动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共性的比对与缀合,我们可以梳理出文化现象的渊源与流变,并对区域特征的生成做出不断趋近历史真实的解释。Sarah Allan教授长期从事甲骨、神话、青铜器的研究,卓有建树。目前,中文学界已经翻译出版其大部分著作。应《南方文物》编辑部周广明研究员之邀,我们翻译该篇文章。该文以虎纹为个案,综合新石器至商代晚期南方与中原地区所见资料,对南北文化的互动进行阐释,从一个侧面展示出文化发展的复杂样相。此外,该文还对青铜艺术的宗教含义进行讨论。该文发表于20多年前,但依然对我们的当前的极具启发意义。此外,读者也可参考《龟之谜——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宇宙观研究》(汪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一书。  相似文献   
995.
冯好 《收藏家》2014,(4):37-41
<正>1989年9月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晚期遗存的发现可谓石破天惊,在商代考古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它是继三星堆之后,在我国南方的商代单个埋藏单位出土器物最多的一例,也是出土青铜器最多的一例,多达475件。这一考古发现改写了商代的江南历史,一方面说明商文化的辐射范围突破了长江这一传统认识中的商文化"边界",另一方面说明赣江流域在商代已形成独具特色、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与发展模式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996.
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众多文物中,青铜器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两件,商代的青铜和西汉的青铜斗,做一介绍和鉴赏。  相似文献   
997.
在西周金文中,"司土""司徒"二词多次出现。"司土"在早、中、晚期均有出现,晚期之后不见。从金文内容看,司土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的官员,也可作为某地主管,地方封国或采邑也有设置。"司徒"在中期才出现,晚期以后渐多。司土与司徒所管理事务有许多重合,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从司土到司徒的转化,折射出西周统治方式的转变,其在文献中的体现,即宣王"料民于太原"。  相似文献   
998.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因以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而得名。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动物的纹饰为主,其材质普遍为青铜和金、银。由于其与欧亚草原民族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术课题。本文将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纹饰研究出发,解析它纹饰背后具备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99.
徐建霞 《收藏家》2014,(5):34-36
<正>《西清古鉴》四十卷,附钱录十六卷。此书是清乾隆时期编撰的一部著录清宫所藏古代青铜器的谱录,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梁诗正、蒋溥等奉敕编撰修。编撰体例参考《考古图》、《博古图》,将清宫收藏的铜器,分为七十种,共一千五百二十九器。每卷前有目录,按照器物的外形绘图,图后有铭文,有文字对铭文进行解释,并记录器物的尺寸、重量。所绘器物图,为追求美观,有模绘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运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检测分析。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青铜器表面附着有经纬组织明显的纺织残留物,根据保存状况可以分为纺织实物、炭化物和泥化物;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表面光整、截面呈三角形;结合显微红外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残留物的原料为蚕丝。实验结果证实了三星堆文化时期丝绸的存在,也探明了丝绸的发现位置,根据赋存状况,推测丝绸与青铜器、金器共同构建了三星堆祭祀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