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商医灸焫考     
商代甲骨文有"灸"字,见于《小屯南地甲骨》2219版,以往未能释出。本文首先考释此字为"灸",论证其为商代医学之治疗方法,也就是艾灸法,进而解读相关卜辞。商代灸焫法的揭示改变了灸法出现于汉代或其以后的旧有认识,对传统医学体系的重建及商代医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建瓯的酒器     
酒器是我国酒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瓯历史源远流长,酒文化底蕴丰厚。从建瓯出土的商代中晚期青铜觚这一贵族王侯饮酒的酒器,就可印证建瓯有3000年酿酒历史,称得上是“酒城古都”。  相似文献   
83.
商代甲骨文、金文中“车”字的几种字形及有关的记载,对我们发掘、研究殷墟出土的车子遗迹很有帮助,如曲衡马车的发现、车试及不同形式车厢的清理、车辙的研究等,都是受到甲骨文、金文中“车”字资料的启发,而使发掘与研究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徐宝贵  孙臣 《考古与文物》2001,(1):78-82,95
于省吾先生释甲骨文此字为“橐”,他说:“至于橐 字作 ,其中所从的 ,为什么释为缶?我的解答是,商代金文宝字所从之缶,作父丁卣作 ,辇卣和 均作 。不仅如此,商代金文的宝字所从之缶,也有不从口者。例如,作父乙卣作 ,新尊作  相似文献   
85.
甲骨工具书是甲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工具书可分为“字汇类”、“会要类”、“索引类”、“字典类”等类型,是伴随着甲骨学不同的发展时期出现的。甲骨工具书是甲骨学发展的产物;甲骨工具书也会对甲骨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6.
甲骨文同辞同字异构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年,在陕西扶风下务子出土了一件西周的师同鼎,我曾有小文讨论。该鼎铭文里有一段是。  相似文献   
87.
郑州市银基商贸城商代外夯土墙基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一 郑州市银基商贸城商代外夯土墙基发掘位置图1994年11月,郑州市文物工作队(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位于郑州市一马路以东、西三马路以北的银基商贸城,配合基建进行了考古发掘。(图一)发掘工作从11月23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共发掘探方4个,发掘面积706平方米。(图二)清理商代外夯土墙基一段和数个商代灰坑,出土一批商代陶、石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现将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简报如下。一、地层堆积与夯土墙基1地层堆积发掘者进入银基商贸城工地前,施工现场已被下挖1米。所布探方大致与夯土墙…  相似文献   
88.
河南焦作市府城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府城遗址位于焦作市西南府城村西北部的台地之上,距市中心约10公里,北距太行山约15公里,南距沁河约20公里。遗址北部自西向东有一条小河流过,南部被严重破坏,仅剩北中部。遗址平面呈方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310米,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1992年,焦作市...  相似文献   
89.
对于前辞中“贞”的意义,大陆学者大都训为“卜问、问”。但饶宗颐认为,有些“贞”应训为“卜问”,而有些“贞”应训为“当值”或“正”或“定”;舒莱认为正确的解释应是“人们为了探求应该遵循的正确道路而测验”;倪德卫认为应解释为“正式认定占卜结果的正确性”;拉夫布莱认为可译为“主礼占仪”;高岛谦一认为应训为“正”,意思是“正命辞”。为解决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首先考察了《易经》中“贞”的全部用例,认为都应译为“卜问”.并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卜辞前辞中的“贞”.认为它跟《易经》中的“贞”一样,也应训为“卜问”。  相似文献   
90.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自1989年发掘以来,至今已整整10年了,不仅中国国内很多考古学,就是海外也有不少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有的问题已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但仍有某些问题歧议较大,比如遗存性质问题、年代问题和化属性问题等。我认为这种争论是正常的,是我们学术繁荣的具体体现。随着日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