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释“■”     
本文认为1.“■”与“巽”相通,“■”作为楚国早期的称量货币的称名,也即是以“巽”名币的来 源。2.通过对包山145号简的释读,我们获得了西周之“■”在战国时代的演化线索。  相似文献   
52.
本文详尽地考证了《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西周昭王伐虎方时,赐中之埰邑“(?)土”之“(?)”字。铭文宋时出土,“(?)”字未识。今考证其字亦即“(?)”字,亦是甲骨文之“(?)”地,古书所载之“潛(鬵、灊)地”,地望在今湖北省孝感市附近,地近古灊水。“(?)((?)、灊)”(水)在今湖北省潜江县境,非今嘉陵江上游之古潜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之古潜邑。  相似文献   
53.
杨国宇 《神州》2009,(1):41-45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不顾自身疾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运送后勤补给。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在各解放区通往前线的十几条运输线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后方人民的全力支援,为解放军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54.
商汤居亳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汤灭夏以前的亳在东方商丘附近 ,春秋宋国薄邑和商代的亳地当于汉晋蒙、薄二地求之。蒙、薄在春秋时期属于异名同地 ,春秋时期的薄在蒙泽附近 ,殷墟卜辞记载的亳也正在蒙泽附近。商为国名 ,亳是都城 ,商国内有商、亳二邑。汤有三亳 ,商初汤仍居东方之亳。  相似文献   
55.
西周初青铜器叔■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軧后常驻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軧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56.
罗泊湾一号墓《从器志》有一种名叫"■机"的物品,整理者把"■"字释为"梠",不知为何物。本文把所谓"梠"字改释为"■",指出"■机"即包山楚简260号的"倗几",二者都应读为"凭几",是一种供人依凭休息的卧具。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遣策36号作"伏机","伏"、"凭"音义皆近,应是一对同源词。  相似文献   
57.
杨凤兰 《神州》2012,(18):55
语文教学中,为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将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8.
张丹 《中原文物》2012,(2):57-62
《左传》等传世文献中记载有大量薳(■)氏家族的信息,南阳浙川发现有■氏家族墓葬,楚简等出土文献中还包含有■氏家族及速氏(学界以为即薳氏)家族的信息。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并运用考古出土材料和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上述几大家族作重新认识和考察,可以发现,春秋时薳(■)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很显赫,至战国时开始衰败。传世文献可见,薳氏即■氏。薳与■,作为邑是不同的地名,在金文及楚简中,■地即■地。薳与■,作氏称可互通。作氏称时,在金文及楚简中薳另作■;■则另作■(■)、■。  相似文献   
59.
殷卜辞习见之舌方,从工从口,读为西夷之邛。卜辞记址■伐巴方之事特夥,以是推知沚地必近蜀境。沚从止声,可读为■,即徙字。徙即《司马相如传》之斯榆的合音,是川北一大邦,为汉代对外交通要道。■从示声,可读为氐羌之氐。沚■犹言沚氐,即徙地之氐。《北史·氐传》云:“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  相似文献   
60.
逨盘补释     
逨盘为西周重器,出土后,经李学勤、裘锡圭、王辉、何琳仪等先生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得铭文的释读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但在某些文字构型的分析和词语的诠释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其中盭和于政、明(?)于德和幽明厥心三个词语的训释问题进行补充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