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卜红 《中国土族》2006,(2):49-50
“泛神论”本是指流行于16—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种哲学学说。泰戈尔和郭沫若,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为各自不同的民族环境,对泛神论的取向向度有着很大的不同,郭沫若早期文学思想尽管深受泰戈尔的影响,但“泛神论”在泰戈尔来说是他的宇宙观,而在郭沫若则是一种哲学观。  相似文献   
32.
陈新汉 《古今谈》2006,(4):16-20
渔歌,顾名思义,就是渔民捕鱼、织网、晒网或休息时自编自唱的民歌。舟山渔歌是舟山地区渔民生活的反映,是舟山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3.
稻盛和夫1997年退出经营第一线后,愈发活跃于国内外的财界、学界乃至政界,不断地著书立说,登台演讲。主题大都是谈自己的经营之道。有人说稻盛的哲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也有人说,稻盛的哲学博采众长,是吸收多种文化的产物。这些说法哪种更贴近现实,抑或都存在片面性?本文将通过对稻盛和夫的著述、演讲以及个人访谈中所引用的中国古典、哲学以及宗教等内容的比较,分析中国古典在稻盛经营哲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文史摘     
王阳明史实考辨今人研究阳明学说者多,而于王阳明生平,却颇为忽视,故不少史实仍似是而非,或以讹传讹。经过对相关史料分析后得知,导致王阳明贬谪龙场的《气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其中的“去权奸”三字乃后来所加。贬谪途中,所谓刘瑾派人加害,乃王阳明主观臆测。王阳明由龙场至吉安为庐陵知县,乃正常职务变动,与刘瑾的被殊杀无任何关系。阳明与宁王府关系密切,乃不争的事实,政敌攻击阳明“通濠(宁王)”,固属猜忌,也与阳明平日行事有关。阳明惧内的真实原因,是体弱多病,缺乏生育能力。(方志远文,载《江西师大学报》2003.4)中华文明文化基…  相似文献   
35.
在志书的初稿中,大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所记述内容过多、过细、过繁,志稿的篇幅大大超出了预期。为了使志稿达到“精”、“新”、“特”的标准,我们有必要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其它未完成的志稿起到引领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陈玉萍 《攀登》2004,23(4):98-99
教师要实施科学方法教学,必须认真研究科学方法教学的教法.本文认为,要做到哲学学科的科学方法教学,必须使哲学方法教学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相结合;使传统科学方法教学与现代科学方法教学相结合;使哲学方法教学与教育科学研完方法教学相结合;使哲学方法教学与学习方法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37.
杜光 《炎黄春秋》2008,(4):44-48
香港文汇出版社出版了《共和国的三次哲学大论战》,作者萧岛泉。这部书翔实地记录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次哲学讨论如何被政治化的历史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成了禁区,不许人们了解,三次哲学大论战更是知者寥寥。  相似文献   
38.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的史学理论研究也走过了30个年头。今年我们已刊登了多篇文章,对史学理论学科的出现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对未来进行了展望。这一期我们又组织了3篇文章,分别从史学理论学科建设、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和史学发展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回顾。这些文章从某一视角对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这些问题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现实层面探讨了休谟人性哲学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意义。包括休谟道德同情原则对我国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启示;休谟正义理论对我国确立和完善保护个人财产权法律制度的借鉴;休谟人本思想对我国当代人性化社会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本文力图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的核心思想出发,具体探讨他的过程教育哲学思想,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就过程教育哲学对过程课程、创造性课程、生活课程的“回归”进行思考,以期对我们全面地理解课程,进而提高课程改革的力度提供可借鉴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