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貌属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介于此,贵阳市被评为"中国避暑之都",六盘水市被评为"中国凉都"贵外因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立体农业特征明显,故贵州省山地梯田较多,是旅游观光、摄影创作的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42.
梯田是治山保水的重要措施,山西省柳林县的梯田建设在集体化时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贺昌农业社和韩家峪大队带动了黄土高原地区梯田建设的更新换代,普通百姓对梯田从排斥到接受、推广,其关键原因在于梯田能为农业生产带来实质性帮助,这也是梯田在集体化时期治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最大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3.
在我国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与无量山的深山之中,壮阔的梯田改造了大山的形貌。早在宋末元初之时,哈尼族、彝族先民为躲避战乱,自蜀地南迁,进入亚热带的群山之中,建立哈尼大寨,并开始在周边开垦梯田。经过艰苦卓绝的人工改造,哈尼梯田形成了今日自上而下“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位一体的景观结构,也流传下一套适心地方农事节气等自然地理特征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4.
如果你问哈尼人,是谁教他们造梯田的,答案是螃蟹。连莫批也会这样告诉你。然后他们会给你讲一个故事。从前,老祖宗看见螃蟹从水滩里往外爬,爬出了一道道的水沟,排列起来就像梯田一样。我们汀外没有一块平地,老祖宗就学螃蟹把山挖成一台一台的。这不就出现了一层一层的平地,就成了梯田。  相似文献   
45.
哈尼人史话     
哈尼民族学者墨究先生,收藏有一条哈尼妇女头饰:吴葩。吴葩黑布打底,红线绕边,类似布贴画。画中有山,有水,有树,有狗牙花,有兵器,有战争,有苦难,有蓝,有绿,有红,有白……有人,有故乡。吴葩不是用来美的,是哈尼女人送葬的头饰,是给死者的灵魂引路用的。哈尼人认为自己是天神之子,死后要回到祖居之地。  相似文献   
46.
《世界遗产》2012,(2):68-75
哈尼梯田的核心,是人和自然高度结合的产物。哈尼人在创造梯田过程中的适应是创造性的,不是被动的,它是一个主动能动改造世界的过程。因此,哈尼人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这一套文明体系是安抚人心的,我们称之为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是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7.
《世界遗产》2012,(2):76-76
李:一看到这大地雕刻、大地作画的哈尼梯田景观,谁都会被震撼。虽然在别的地方也能看到梯田,但是它们都没有哈尼梯田那么系统、完整,那么具有观赏性,规模那么大。我在想这里表现的是什么?表现了哈尼人在高山梯田稻作文明的一个集体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48.
快讯     
《世界遗产》2014,(3):110-111
<正>法国文化遗产普查的"宝典"将引进中国近日,记者从译林出版社获悉,《法国文化遗产普查的原则、方法和实施》由该社引进。该书由法国文化部文化遗产司文化遗产普查处出版,将于近期上市。法国的文化遗产普查可被称作为一项"永不落幕的系统工程"。1964年8月4日,作家、时任文化部长马尔罗和艺术史家安德烈·沙泰尔共同倡议,通过了有关古迹和艺术财产普查的法律,由此兴起了一  相似文献   
49.
语像     
《旅游》2011,(4)
自然从不背离它热爱的人。——华兹华斯人类的一种亘古不变的弱点就是,把他们自己失败的原因推诿给那些完全无法由他们掌握的力量。——汤因比旅行中我们更容易发现自我吗?是的。在现代社会里,人越来越成为社会再生产的有机部分,也越来越丧失自我。旅行有助于通过另一种行为方式找回部分作为自然人的自我。  相似文献   
50.
我行我摄     
《旅游》2011,(4)
春,万物苏醒之际,当暖流抚掠大地之时,自然界萌发出勃勃生机。踏青去啊!亲友、朋友、驴友、摄友……纷纷相约,迎着春风,享受着和熙的阳光,沐浴着轻柔的春雨。春色让人迷恋,最最兴奋的当然是拿着相机的旅行者,他们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