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3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843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对新中国建国方针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利用私营经济发展生产力的考虑,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把“劳资两利”确定为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政策。它包括保障私营企业工人的权益、保障资本家的正当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三方面内容。这一政策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当代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2.
心灵的预约     
索珍 《西藏人文地理》2007,(6):12-12,14
一片树叶悄然旋落在眼前.我静静地看着它.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渐渐走人心中——哦.已经入秋了。  相似文献   
73.
朱德一贯重视和谐,具有深厚的和谐思想.认为和谐需要干部以身作则;需要走群众路线;要讲团结、能宽容;要上下一致遵纪守法;"官兵人格平等";要按客观规律生活办事;要"实行民主真行宪";要善于欣赏和爱护环境.  相似文献   
74.
李英 《文史春秋》2007,(4):60-62
汪原放,字方泉,1879年出生于安徽省积溪县一个清寒的书香世家。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由于他与当时大名鼎鼎的陈独秀、胡适、顾颉刚等人称兄道弟,过从甚密;又是分段标点我国古典名著《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等书的开拓者,还翻译过高尔基的《我的童年》、《一千零一夜》、  相似文献   
75.
浅析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6.
张颖 《百年潮》2007,(5):20-22
因为曾主编《剧本》月刊,我和全国很多剧作家都有交往联系,有不少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也与有些剧团有深厚的感情,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友情持续有数十年。  相似文献   
77.
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之际。我们走访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何理教授,请他谈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进展。何理教授指出。通过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学术研究的环境日渐宽松,国内外交流日益增多,社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抗日战争史研究从单方面介绍共产党敌后抗战和党内路线斗争到基本形成全新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研究的学术格局。其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78.
难忘的聚会     
我接待过不少台籍人士,但是,唯有和余钟骥先生的聚会印象最深。这不仅仅因为我和余老先生有缘,更因为老先生的拳拳爱国心和对故乡学子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7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 去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95岁的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季羡林老人,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8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维新派思想家们构建提出了“公理”世界观,将西方“权利”概念成功移植于中国,赋予中国传统法文化现代内涵,并以此为根据,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政治(法律)现代化,为我们在探求传统走向现代的法文化范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也促进了国人对现代法治精神的领悟和对法治建设路径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