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翟云 《丝绸之路》2010,(22):60-61
前秦时期,氐族苻氏家族文学家苻融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且文武兼备,是前秦优秀的氐族政治军事统领、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作品《企喻歌辞》广为流传,也有散文辞赋问世,尤其是他的书奏诏令之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2.
“相和歌辞”是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的重要部分。郭氏往往在各曲调名下撰写解释、说明的文字,其中常引录南朝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一书,而《古今乐录》又常引述晋朝荀勖、南朝宋张永、齐王僧虔的著作。由于这样辗转引述,且《古今乐录》及其所引的著作久已不传,故今人阅读时颇感困难。本文即对郭氏所撰写的“相和歌辞”的若干题解加以分析,并得出了某些比较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3.
试论敦煌佛教歌辞中儒释思想的调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鹏 《敦煌学辑刊》2005,2555(3):146-154
儒家的思想文化观念很早就已在敦煌地区扎根传播,形成了忠君孝亲的道德人伦观念。特别是作为儒家基本道德伦理观的“孝亲”观念,在古代敦煌得到了特别的提倡和发扬。佛教传入之后,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发生密切交融。从敦煌佛教歌辞可以看出,佛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契合之处,对共同的伦理内容给予强调和突出,并注意积极吸收儒家的思想观念,从而缩短了两种文化的差距,使佛教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结果一方面是佛教经义中融进不少儒家思想,出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儒学化,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观念大量融入中土文化,大大丰富发展了中土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固有内容,并最终成为中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4.
赵贞 《敦煌学辑刊》2005,3(3):22-35
“九曜行年”是一种以世人年岁为据而将人的命运与九曜联系起来的推命方式。根据它的原理和规则,世人的命运每九年一个周期,九年之内随着年岁与九曜的依次更替,人的命运也相应地发生改变。从P.3779《九曜行年灾厄法》对佛经《梵天火罗九曜》的吸收以及敦煌发现的具注历日和星命术类文书来看,这种推命方式来源于印度,伴随佛经的译介而传入中国,至唐宋时期已经相当普遍,广为流行。但差不多同时,九宫、八卦等命理术语渗入进来井成为九曜推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命理学因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75.
命硬的姥爷     
4岁的时候,姥爷被他爹挑着,来到东北。担子一头的筐里坐着姥爷,另一头坐着他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他娘一路踉跄地跟着。据说,光是从大连下船后到吉林这段路,一家人就足足走了半个月。按照姥爷的属相和他当时的年龄推算,他们到吉林应该是1927年或1928年的事。  相似文献   
76.
张升 《沧桑》2011,(5):45-47
乐府,无论是作为音乐机构,还是民间歌谣的总称,在汉魏晋时期,其发展极为兴盛。本文以“乐府”内涵的演变为切入点,旨在对汉魏晋时期的乐府进行综合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77.
甘博源 《丝绸之路》2011,(10):71-72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在主题思想上一脉相承,创作构思如出一辙,艺术手法亦有颇多相似,表现出鲜明的继承性。而相比《归田赋》,《归去来兮辞》全面描写了山水田园之乐,特别是躬耕生活首次进入文人创作之中;隐逸思想更加成熟,人生追求诗意化、哲理化;艺术水平达到物我同化、真淳自然的圆融境界,体现了六朝辞赋对汉赋在思想内容拓展和艺术手法提高方面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78.
新近刊布的[女受]鼎是一篇稀见的女性册命金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西周时期两名女性贵族之间的一次改命,属于罕见的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金文。与一般册命铭文书写不同的是,[女受]鼎中不见册命地点、史官、右者等册命礼仪的记载,更在篇首多出"退事于内宫"的特殊句式。[女受]鼎相关铭文特点不仅是早期册命金文的时代共性,也是女性贵族受命特殊性的反映。而"退事于内宫"句来源于铭辞中贵族女性"妫"对"[女受]"的褒奖之辞,妫称赞[女受]"唯汝聿型",即[女受]较好地效法了其先人的德行,[女受]因此在铭文篇首特意强调其在内宫之旧职。不唯如此,[女受]鼎的铭文书写还为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提供了佐证,是一篇弥足珍贵的西周册命金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9.
苗族文人龙绍讷出身贵州世袭土司之家,凭借其对土司专治内幕的了解,本着"歌生民病"的救世心情,创作出以揭露黎平黑暗吏治为主要内容的《黎平竹枝辞》,语调或委婉或辛辣,但都代表着龙氏的忧民情结。  相似文献   
80.
赵鹏 《南方文物》2014,(4):98-103
<正>所谓同名,即指不同的人物拥有相同的名字。商代甲骨文同名现象的研究始于1957年张秉权对人地同名的关注1。1959年贝冢茂树、伊藤道治也指出:在卜辞上出现同名就断定为同一人是相当危险的2。由于商代存在人地族名相同的情况,所以学者们对同名的问题讨论颇多。异代同名还是同一个人名的探讨一直贯穿在历组卜辞时代大讨论过程中。殷墟甲骨文中人名的使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异代同名、异形同名,也有同代同名、同一字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