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0篇
  5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字解     
《宋書·張暢傳》載,文帝時宋魏議和互贈禮物,"太尉以北土寒鄉,皮絝褶脱是所須,今致魏主。螺杯、雜粽,南土所珍,鎮軍今以相致。""粽"謂粽子,似難稱"南土所珍"。按,此處"粽"乃"■"之形訛。段玉裁《經韻樓集·與錢辛楣學士書論字》考之甚詳:  相似文献   
82.
我们将惯常被学界所忽视的两篇早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毕业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与《中国婚丧风俗之分析》并置在一起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前者的主旨可用亲迎“三区论”予以概括,而后者则用婚丧“四区说”更为合适,两者的研究皆是以地方志为研究材料,围绕各自的研究主题进行阐述,它们具有诸多的异同之处,对修正和弥补单一村落和社区研究的弊端与不足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法与途径,对丰富关于“北派”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认识洞开了一扇窗口,对我们当今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反思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3.
谢小文 《神州》2012,(16):350-350
据教学大纲相关规定,我国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课用普通话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准确认读规定数量的汉字,认真学习和规范使用普通话。这就告诉我们,普通话教学是职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应有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4.
声音     
《中华遗产》2012,(5):8-8
“方言消失,不符合事实和发展规律。”——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树铮认为,人们关于方言消失的担心有些多余。他强调,方言的发展和消亡都有一个过程,现代方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有本地特色,那里的方言就不会先行消亡。而所谓方言“纯粹、地道”,也都只是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85.
在陕北插队时,不认识史铁生,我们不在一个县。我回北京几年后,读了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想起我那细细春雨中的朦胧山庄,与他那种细腻深沉的插队感觉产生共鸣。就此知道我们陕北知青里,出了一位好作家。后来相识,渐渐相  相似文献   
86.
方言很奇妙,不仅生命力如此顽强,而且寓意深刻得令人难以想像,几乎每一个方言词汇,都是一片活着的碑文镌刻。还是童年的时候,就常听到老人们把别人睡着了叫作"到麻城去了",或者说"回老家去了"、到"家家(读作ɡāɡā,指外婆)屋里去了"。为什么要把睡觉或做梦说成是"到麻城去了"呢?这个不解之谜就这样持续了五十来年。近几年,出于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与尊重,  相似文献   
87.
佚名 《湖南文史》2012,(2):67-67
北京方言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话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是如何影响到全国的?明清皇帝上朝时说北京话吗?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面奏慈禧时,说的是湖南湘乡话码?慈禧能听懂吗?  相似文献   
88.
李嘉懿 《丝绸之路》2012,(22):92-94
电视方言栏目剧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的个性特征,使其在激烈的电视文化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以使电视方言栏且剧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长久生存.  相似文献   
89.
西北四题     
莫天 《丝绸之路》2012,(23):26-31
李先生 似乎是弹指之间,我们已经从西北师大毕业30周年. 时至今日,我读《诗经》、 《离骚》时依然不由自主地用甘肃武威方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用很重的鼻音读,情感内敛,声音低沉,情感就穿越到了先秦.这是因为受当初给我们讲授先秦文学的李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小荷 《神州》2012,(13):30-34
俞平伯曾说过:"北京话是全中国最优美的语言。"然而,时光消逝,纯正的京腔京韵正在渐行渐远,连同洋溢着老北京浓郁风情的土话,已然是一段佳话趣闻。语言的流转变迁如万类霜天般悄无声息,但蕴涵在每个北京人骨子里的那种脱口秀,却能让人想见它们曾经鲜活的姿态,那些土话与风俗、语言和生活各自的丰富性,以及它们之间水乳交融的关联,构成了一个过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