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五四时期吴佩孚的崛起与直皖斗争性质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前,直皖斗争主要表现为北洋军阀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五四运动发生后,吴佩孚乘时崛起,其主张及行动赢得了各方人士的赞许,他所代表的直系成为人们推翻皖派势力的依托力量,直皖的派系斗争融汇于人民反对皖系的时代洪流之中,使得此后的直皖斗争不仅仅具有派系私争的性质,而且带有了某种“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维护国家主权”与“损害国家利益”斗争的进步色彩。  相似文献   
32.
2002年12月27日,阴沉了几天的天空突然放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给深居北京的项苏云女士打电话,送去了对她全家新年的祝福。项女士是“二七”革命斗争领袖人之一项英同志的女儿,她今年74岁高龄。从她爽朗的谈话中,我能感觉到她心胸的开阔。  相似文献   
33.
史彬是“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1912年到长辛店铁路工厂当白铁工,当时年仅20岁。1921年下半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是长辛店铁路工厂的第一个党员。  相似文献   
34.
天,淅淅沥沥下着细雨,女儿坚持要我陪她去参观“二七”纪念馆,因为她那纯真的心灵,深深地被《“二七”风云》中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动着。女儿倔犟的要求触动了我。伫立“二七”烈士纪念碑前,女儿心怀崇敬,双手奉上她细心编扎的小白花。这时我双眼突然一亮,因为碑前,已  相似文献   
35.
解放前,据各有关资料记载,“二七”烈士为49名。而江岸工会黄子章烈士,在“二七”惨案后,继续从事工人运动,于1924年3月10日被捕,囚禁于洛阳监狱,后牺牲。郑州分工会司文德、汪胜友两烈士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恢复后,于1926年,被军阀残杀于郑州长春桥(现“二七”广场)。这三位烈士,均参加了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以后继续进行斗争,遭到军阀吴佩孚及其爪牙张世荣的残害,英勇就义。解放后,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黄子章、司文德、汪胜友等3人为“二七”烈士,享受“二七”烈士待遇。故本收所载“二七”烈士为52名.  相似文献   
36.
1919年8月,北洋军阀直系头目曹锟,以四省经略使直隶督军地位,密电他的嫡系、驻衡阳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谓“南北和议绝望是段祺瑞内阁宠用安福系政客王揖唐、徐树铮等所造成”,嘱其“妥为因应”。次年5月,吴佩孚突率驻衡阳军队撤防北归;湖南又为赵恒惕等南军占  相似文献   
37.
民国军阀多有绰号,好的如吴佩孚“秀才将军”、冯玉祥“基督将军”,唐生智因本人信佛,让手下将士集体受戒,被称为“和尚将军”;贬义的如行盗墓之事的孙殿英被称为“盗墓将军”;曹瑛因年轻时在妓院帮过工而得“茶壶将军”之名。北洋直系老将、徐世昌在军界第一心腹亲信王怀庆则有一个更不雅的外号:“马桶将军”。  相似文献   
38.
1923-1935年的青年党,并不像其建党元老所言,全在文化学术和教育上用功夫,而是极度重视军事工作,花费大量的党力用于军事活动,以实践该党的“革命”方略.1935年6-7月,苗可秀被日寇逮捕杀害,该党军事活动至此告一段落.军事活动的失败,实际宣告青年党试图与国共一决高下企图的彻底破产.为继续生存下去,青年党被迫依附于国民党,改走所谓“宪政”之路.由“革命”到“宪政”,青年党军事活动的曲折命运,犹如一根“体温表”与一块“试金石”.借助它,更能准确地测量出民国政治力量对武力的依赖程度,更能深刻地认识民国政治力量残酷的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39.
《文史天地》2013,(5):20-24
北洋民国时期各路新旧军阀纵横交替,大军阀垮台了,实力尚存的部下各求其穴,往往盘踞一方,分裂成小军阀。奉军中一个打仗不在行的军长魏益三,本来只是时代浪潮的一滴水花,因缘际会掌握了当时的尖端武器——30尊克虏伯大炮,带兵割据自雄,以"正义军"为名号。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内,  相似文献   
40.
读翁泽红女士的《吴佩孚——一个被认为更有希望统治中国的军阀》一文,我第一次对吴佩孚其人其事获得了一个较为全面和完整的印象。也可以说,重新读到和认识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吴佩孚。至少,对于我来说,确实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