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五年春,即曹操、袁绍官渡相拒的第二年春,“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珍宝………(曹操)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小说《三国演义》中写的与这里记载的完全一样,说明历史上真有其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又把它再现于荧屏,给人的印象就更强烈了。 这里所写的是一些身在曹营或都城许昌的人,却与兴兵讨曹的袁绍暗通书信。实在说,这等人不是叛徒、内奸,至少也是些脚踏两只船的人。官渡之战,袁绍败北,他们的书信落到了曹操手里。按照常理,清查一下,也是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22.
肖依斐 《神州》2014,(4):62-64
<正>在老洛阳人的心目中,西工兵营就是吴佩孚司令部的旧址,在2013年5月份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网络上的一组寻根贴则引出了"西工"与"西宫"的名称纠葛。2012年至2013年年底,一篇关于去洛阳寻根问祖的热帖在网上引发了讨论。人们关注的重点渐渐由寻人探祖转移到了对洛阳地名西工区的探讨与考证上。记者经过连日的走访,终于了解到网友口中的"西宫"是"西工",证明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23.
正2014年4月22日,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吴佩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蓬莱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吴佩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影响,吴佩孚的伦理思想与道德品格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力求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吴佩孚。研讨会上,来自日本的学者还介绍了日本版《吴佩孚》的翻译情况,吴佩孚的后人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4.
绝大多数军阀割地自雄,真正具有统一抱负者不过五六人,做出最初尝试的是黎元洪和段祺瑞。黎倡导法制、尊重国会,联络南方,以和为贵;段则力推集权,不守成规,团结北洋,以战为方。二人虽都无私心可言,于是亦不能合作。然而,和难,战亦不易,终于无一成功  相似文献   
25.
清室随意拍卖古物自经议员质问之后,国务院曾答复依照保存古物条例,咨达内务府以后拍卖古物须经民国内务部核准方准运搬,并令军警机关查禁。唯清室专靠典卖过日,当然不愿受此限制,乃托人向吴佩孚游说,  相似文献   
26.
吴佩孚遁走四川,所属靳云鹗部处于两难境地:北上既败于奉军,南窜又慑于北伐军之压力。他的部队已无形中濒于瓦解,但散兵流徙于战线范围内,亦对我方不利。所以,当黄琪翔副军长、缪培南师长率领后续部队到达驻马店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见:要迅速、全面对靳部残兵进行收编,择地集中整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7.
雪飞 《湖南文史》2013,(5):33-33
吴佩孚孤标傲世,但他有一个优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初投军时,他在段日升(晚清盛军后营帮带)的部队做杂役兵,很辛苦,很长时间也没有出头的机会。当时段日升手下有一个叫郭绪栋的文案师爷,跟吴佩孚是山东老乡,吴佩孚遂极力亲近郭绪栋。  相似文献   
28.
苏若群 《百年潮》2013,(2):52-56
2013年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90周年。90年前的2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2万余工人为反对军阀吴佩孚、争取政治权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全路大罢工。2月7日,吴佩孚下令对罢工进行镇压,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40多个人遇害,300多人受伤,酿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  相似文献   
29.
在北洋军阀中,冯玉祥是惟一一个认同、信服孙中山建国理念,并愿意为之革命的人。冯玉祥本人与当时一般的北洋军阀有所不同,他对祸国殃民的军阀非常痛恨。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冯玉祥以为看到了曙光,不曾料想,仅仅3个  相似文献   
30.
《近代史研究》2004,(4):178-178
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历史学会及其胶东人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于2 0 0 4年4月2 5至2 6日在山东蓬莱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及山东等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就吴佩孚在五四运动、直皖战争中的表现,其死因、晚节、道德品格,以及镇压“二·七”罢工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吴做过许多有益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情,应给予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尤对其晚年秉持民族大义、宁死不与日本侵略者合作的爱国举动予以充分肯定。第二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