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好人难做     
《文史天地》2002,(7):51-51
老学究刘泰宇,是个师塾老师。有一位浙江籍的医生,带着一个孩子,流落到刘泰宇那个村子。两人很友好,比邻而居。医生的孩子聪明俊秀,讨人喜欢。医生让孩子尊刘泰宇为老师,在他教导下读书。不久,别无亲友的医生一病不起,临终前把孩子托附给刘泰宇。医生去世后,刘泰宇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待,冬天俩人共盖一床被。无赖  相似文献   
62.
正【失误原文】同桌印象(标题不够抢眼。)贾鹏飞步入初中后,我结交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一位便是我的同桌——程宇。(开篇点题,简洁入文。)程宇今年十五岁,走路有点快,说话嗓门儿大,给人印象一般般。我是个顽皮之人,因而也从不把他放在眼里。(外貌描写过于简单,没能抓住同桌的与众不同之处,来展示其独特的个性!)然而,程宇十分幽默。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让他和几位同学上台板演几个词语,他快步向讲台走去。结果他轻松搞定,跑下讲台时还不忘朝我们飞媚眼。不好!当经过李晔身旁时,李晔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  相似文献   
63.
张云华 《神州》2013,(8):151-151
刚送走了一届学生,新的一年级又叽叽喳喳地走进了校园。看着这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陷入了深思!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知识的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大量的就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获取。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了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任,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众中之重。阅读能力强的同学语文  相似文献   
64.
本文针对教育启蒙,分别从中西方两个视角对之进行了历史维度的考察,并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探讨了当今教育的启蒙困境,也给出了一些探索教育启蒙的可能性,以期阐明教育启蒙的内在蕴味,并为现代教育启蒙的反思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孟红 《湖南文史》2009,(1):42-44
著名摄影记者徐大刚,浙江宁波人,1926年11月出生。他曾是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并得到江青“赏识”。  相似文献   
66.
漫画     
《环球人物》2013,(28):96
  相似文献   
67.
少年的生命瞬间5月12日,星期一,刚刚立夏,以川西平原的天气来说,稍显闷热。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中午的作息时间是,1点40分学生到教室休息,到2点整,再活动一下,2点10分开始上课。也就是说,到地震爆发的2点28分,孩子们上了18分钟课。初中二年级八班第一节是语文课。杨琳同学今天感到很满意,因为老师一上来就抽了她回答问题,"背诵一段你认为最优美的阅读课文。"她准备了好久,可是,老师以前没有抽到她。  相似文献   
68.
正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我国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  相似文献   
69.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钟文典教授是我求学成长当中难得的好老师。他之所以好,不仅在于他认真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而且他善于通过自己的丰富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积极影响和教育我们一个又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70.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方我的名章,初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石料是最普通的青田石,字体是小篆。但如果仔细观察,却发现印章的布局十分精巧,疏密得当,字体采用十分有力的铁线篆,刀法也十分纯熟,确实是一方不可多得的好印。它的作者就是我的恩师——刘博琴先生。每当拿出这方印章,就会回忆起我少年时一段难忘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