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万荣 《江汉考古》2006,(1):94-96
近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战国秦汉简帛在地下沉睡两千余载之后,重新面世,蔚成了中国出土文献领域的奇观。这些发现,理所当然地引起海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研究。刘钊教授的新著《出土简帛文字丛考》(以下简称《丛考》),就是他在十多年间相关研究成果的结集。全书分四章,依次是“楚简帛文字考释”、“秦简文字考释”、“汉简帛文字考释”  相似文献   
42.
董华锋 《敦煌学辑刊》2006,4(4):143-152
本文对2005年国内吐鲁番学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等学术成果加以概述,以展示这一年中国吐鲁番学研究的成果与水平。  相似文献   
43.
1983年山西朔州城区修筑通往南河槽的地下污水道,在南关外瓦瓷地挖出一座金代砖券石棺墓。石棺为细白沙石雕成,长120、宽80、外高50厘米,棺盖厚10厘米。棺内只留骨灰,出土铜镜和正隆元宝铜钱约十多斤,均被当时挖土方工人卖到城关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唯有墓志一方仍在石棺外不远处泥土里掩埋着,半块外露,清理出来尚完好。该墓志为石灰岩质,长40、宽36、厚10厘米。四边不整,一面磨光,镌刻楷书18行,共319字(图一)。墓志铭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4.
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并展示的我国早年流散到海外的部分先秦青铜器,是中国先秦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商青铜私文书只是先秦私文书的一部分,并非是我国最早的私文书。“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某些研究成果表明,商以前就已有文书记录产生,如再加以考古出土实物印证,夏就有可能是先秦私文书的起源时期,为此,笔者将商只作为中国青铜私文书的兴起阶段。  相似文献   
45.
1987年7月宁夏中卫县双瘩村群众平田整地时,在村西南约200米处沙丘地表上,发现了一批青铜器物,经博物馆工作人员实地勘察,属春秋时期墓葬。并进行抢救性清理,从清理的11个坑位中,整理出400余件器物,其中以动物纹样为主要特征的各种青铜饰牌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46.
吴渭 《考古》2015,(4):95
《仙人洞与吊桶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发行。本书为大16开精装本,有正文268页,文后有彩色图版24版,黑白图版35版,定价320元。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镇,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遗址曾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了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1993年和1995年,北京  相似文献   
47.
敦煌文书与吐鲁番文书对于“舍”的记载内容存在很大差异,仅就敦煌文书而言,其在不同时期对于“舍”的记载格式也有所不同。敦煌文书与吐鲁番文书记载内容的差异,反映了两地居民在各自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居住形态及田地经营方式的不同;而敦煌文书记载格式的变化,则反映出不同政权统治下敦煌地区均田制实施情况的差别。此外,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舍”具有不同的用途,明确这一区别,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古时期两地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8.
49.
《新疆人文地理》2017,(3):14-14
2017年2月28日,第二届新疆春季旅游博览会暨'新疆第一春·吐鲁番杏花季'新闻发布会在新疆高新区数码港大厦5楼新疆旅游产业联盟成功举办。新闻发布会上,新疆旅游协会秘书长张晓宇在发言中表示,此次发布会是新疆旅游协会入驻旅游总部基地以来在'新疆旅游信息交流中心'举行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协会希望借助吐鲁番的春风,把协会办得红红火火。发布会后。  相似文献   
50.
"绫"的名称常见于魏唐时期的史料,流行于魏晋,至唐代进入全盛时期。史料中的绫是斜纹暗花丝织物的通称,其组织既包括平纹地上显斜纹花,也包括斜纹地上显斜纹花。绫在西北地区的用途非常广泛,常用于制作服饰和日常用品,在敦煌地区还大量用于制作寺院法器以及作为财礼、吊礼、贺礼和社邑成员身亡纳赠的物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