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敦14681号《尚书》残卷,王煦华先生考定为唐高宗朝抄本、范宁改字本系统。本则认为其抄写时代当在高宗朝以后、玄宗朝以前;而其版本来源,则应是萧齐妙方兴本,而非东晋范宁改字本。  相似文献   
92.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篇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今本《礼记·缁衣》篇文字。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主要有6处援引了《尚书》的有关文字。这几处引文,对于比勘传世文献,研究经学史上诸如版本、异文等一系列有关重要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本文结合古文字、古文献的考释,作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3.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其中冀州和扬州之下记载了两处"岛夷"。《禹贡》的内容被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引用《禹贡》时,冀州作"鸟夷",扬州作"岛夷",《汉书·地理志》引用《禹贡》时,冀州、扬州均作"鸟夷"。《史记》和《汉书》都是权威著作,遂引起千年争论。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是当今《尚书》学集大成之作,在处理这一千古悬案时,认为冀州之下作"鸟夷"没错,但是扬州之下应该作"岛夷"。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中国上古史的根本大局。本文分析了刘先生提出的论据,认为刘先生主张的"扬州岛夷"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4.
今南京、江宁地域,在明代分为上元、江宁二县,并同城而治。两县自明正德十六年(1521)编修县志,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上元县已逾72年,时易事更,缺未载者甚多。知县程三省延请李登(字士龙,一字舜庸,号如真生,上元人,官授湖北新野县令,精通六书小篆)、盛敏耕(字伯牛,上元人,才气横溢)、陈桂林(字孟芳,金陵人,以学行闻名)编修《上元县志》;越五年,即万历二十六年,江宁县知县石允珍亦延聘李登、盛敏耕和顾启元(字太初,江宁人,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编修&;lt;江宁县志&;gt;。  相似文献   
95.
明代晚期,云南有一位效忠于明王朝的忠臣义士,在他的家乡凤庆和巍山等民间,广为流传着他的诸多逸闻趣事:此人名龚彝,字和梅,祖籍山东,明洪武开滇,他的先祖戍卫屯田时徙居顺宁府(今凤庆)城北鼓山桥头?龚彝生于明朝万历年间,从小聪慧,深得家人的宠爱。年轻时,极好读书和喜欢安静的环境,在远离家乡的东部漾濞江边上的蜢岩(今属巍山肥牛街乡)上修建了一座小楼,不问世事,发愤读书:此地前临漾濞江,后依笔架山,山壑云天,古树荫浓,环境清幽,从蒙化(今巍山)进顺宁、通缅甸的占道就从山脚而过。此山箐多猴子,民间传闻,由于龚彝专心致志地攻读四书五经,每当佣人将饭菜摆到他书楼的桌子上,他常常忘记吃饭,就被窗外的猴群入内吃得个精光,佣人不得一次次地为他重新做饭。明天启四年(1624年),他首次出山赴考,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举人,第二二年又赴京应乡试,连捷进士,声名大播。崇祯年间,他官任南京兵部员外郎,后升兵部郎中,为福王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所器重,出使广西掌握大权。  相似文献   
96.
李德龙 《史学集刊》2013,(3):117-122
尽管最可信的商代文献《尚书.盘庚》篇中出现了十个"德"字,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德"字乃至德观念应当是周代新创,并对周代的"德"观念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徝"即为"德"字前身,符合汉字的演进规律,其内涵与周代的"德"字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着"德"观念,《盘庚》篇十"德"的主要意蕴尚处在其原始义——行为的阶段,并包含了王德、臣德和民德三个层次,而周代的更为理性"德"是对殷代的"德"观念进行扬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王若曰”多出现在《尚书》之《商书》《周书》及西周册命铭文中,对该词的释读有助于了解“诰体”与“命书”的书写形式及意义。迄今为止,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王若曰”起源时间、格式、所领内容,以及对“若”字的解释四个方面。由于学术背景不同,学者对上述内容持有不同观点。文章总结前人研究,拟对相关问题做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代《易》学、《尚书》学、《诗经》学和《春秋》学倾注了不少心血,也有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面世,而于宋代的《三礼》学则少有关注。究其原因,一是当代学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三礼》本经的研究上,而忽略了《三礼》学史的研究。二是当代学者倾向于研究宋代经学中所谓的“显学”。  相似文献   
99.
《后汉书·殇帝纪》:"延平元年春正月辛卯,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第196页)《顺帝纪》:"(永建元年二月)丙戌,太常桓焉为太傅;大鸿胪朱宠为太尉,参录尚书事;长乐少府九江朱伥为司徒。"(第252页)《冲帝纪》:"(建康元年八月)丁丑,以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参录尚书事。"  相似文献   
100.
葛金根 《收藏家》2012,(4):49-52
肖像画,作为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门类,在中国有着历史的悠久,有写照、传影、写真、写貌、写像、写生、小像等等传统称谓。《尚书》载,高宗“梦帝赉予良弼”,“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①这类记载或带着浓厚的传说色彩,但从中可看出肖像画在商代便已具备相当写实的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