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崔亚珏 《神州》2012,(17):139-140
2011年音乐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向传统与多元化,通过对传统音乐教育理念的和多元化音乐思想教育的探究,将音乐教育提升到哲学的层面。这些探讨将对引起大众在后现代主义的视域下对音乐教育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卞大珺 《文史月刊》2012,(Z3):290-290
微小说是基于微博平台的一种新的网络文学形式,其不管从形式、题材、叙事、还是主题内容,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53.
蔡锷任职袁世凯北京中央政府期间,结识了年仅十六七岁的风尘女子小凤仙。小凤仙本不是"名妓",更非助蔡出京的"侠妓",这些"美誉"皆源于为反袁称帝献出了年轻生命的蔡锷的英名。蔡锷与小凤仙的交往,只是他返回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谋略中的一环,不存在所谓"相恋"的问题。其京津脱险,经历了出京和离津两个步骤,出京并未逾越袁世凯所允许的范围,唯有离津才称得上"潜逃"。小凤仙对蔡锷的成功返滇起了一定的掩护作用,却是她始料不及的,但其祭奠蔡锷的行为理当受到尊重。历史研究不能盲目随"后现代"理论起舞,应高度重视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54.
公共图书馆既是现代性的产物,也参与了现代性的生产;它既反映现代社会,也是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后现代性给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带来挑战,问题主要体现"三之"上:知识之解构;去殊化之困境;发展之危机。公共图书馆只有在自我反省性的基础上,重新考虑以往的价值取向,积极将其与现代社会的建设联系起来,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5.
童嘎庄园的午后阳光,射穿屋檐斜拉下来的遮阳帘幕落在原木桌椅上。与友人对饮两杯红酒,过后,再品上等普洱,汤色鲜明.入口醇厚,醉而复醒的闲适,物我两忘的庄园生活。  相似文献   
56.
执是 《世界遗产》2014,(3):104-109
<正>新奇和创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正如一位法国剧作家所说:"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艺术的目标正是给生活某种形式。"出身于奢华酒店的标杆——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北京嘉里大酒店少了许多的约定俗成,以层出不穷的现代艺术重新定义着充满朝气、内心热忱的生活态度。风尘仆仆地抵达北京嘉里大酒店门口的时候已近晌午。车稳稳停在金色的玻璃旋转门前,门童这才打开车门,Ann和  相似文献   
57.
《旅游》2015,(2):150-155
盛世如意国宴餐具2014年11月,金色的诗意带给北京这个现代而又古老都市别样的情怀,而“水立方”这个因水而享誉世界的建筑,也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上善若水”的气度。“水立方”国宴盛大惊艳呈现,而这其中的“盛世如意”餐具则如同点亮整场宴会的明珠,吸引了各国领导人、与会嘉宾及媒体无数惊叹的目光。2014年初,“北京礼物”品牌运营商华江文化通过公开竞标,一举成为水立方国宴餐具的指定设计制作单位。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华江文化整合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研发设计专家和最优质的生产加工企业,深度挖掘国宴主题内涵,结合晚宴举办地水立方场馆极具后现代艺术感和建筑特色的元  相似文献   
58.
张健  李瑶 《神州》2013,(5):169-169
网络语言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文化博弈的产物。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影响下,中国的网络流行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西立的强势文化使网络流行语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中国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对网络流行语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抵制和排斥外来文化都是不可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要用发展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网络流行语。未来的网络流行语会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产生更多的新形式和语言变体。这些新的语言需要我们用审慎的态度去进行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59.
21世纪以来,在对民俗学学术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形成了自反性的共识之后,国际民俗学界倾向于把"遗产化"看作一种历史性的、社会性的文化实践,认为"遗产化"具有相当久远的"传统"。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被广泛推行之后,具有自反性意识的民俗学家更加关注围绕着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相关利益群体之间互动的具体过程,尤其关注"遗产化"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社会交流模式与增进理解的可能性途径。国际民俗学认为"遗产化"的文化实践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生活世界普遍的行为模式,民俗学必须相应地反思与调整自身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60.
民俗与历史学的人类学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史学的人类学化或“人类学转向”,是半个世纪以来历史学与人类学、社会学长期互动并相互促成研究视野与方法转变的一个方面。六十年代以来,在所谓“后现代”思潮中对传统学科体系和研究规范进行全面反思与重建的大背景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阵营中“科学性”一向受到怀疑的两门学科——历史学与人类学,开始逐渐向对方靠拢。历史学的人类学化和人类学的历史学化分别成为各自学科转型的主要趋势之一,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