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滢 《环球人物》2014,(12):76-78
正有人说他爱国,有人称他汉奸,而他始终平和冷静邱震海的语速很快。在遇到他感兴趣的提问时,他会先说一句:"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有一个问题,他回答了将近20分钟。"对不起,我说的有点多。"正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想要问下一个问题时,他又接着说:"我再举最后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72.
晚清时期,南京城内外火灾的频仍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威胁。火油的普遍使用、节日用火疏忽、拜教燃火和歹人纵火是火灾多发的几个因素。扑救大火,主要有官方和民间两种力量,其中由城市士绅领导的水龙局在灭火活动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官府和驻防军队在维护灭火活动中的秩序,抢救受灾民众的生命财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官府保持着对水龙局的牢牢控制。官府可以直接插手水龙局的人事任免,裁决水龙局运作中产生的纠纷,也可以依据各水龙局在灭火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奖励或者惩罚性的措施。在灾后,除了对"火头"采取惩罚外,官府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对受灾民众进行钱粮物资上的赈济。但是,在对遭受火灾的民众赈济问题上,当时好像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制度和具体的抚恤标准。在踊跃救火之余,水龙局还创立了专为灾民提供临时居所的暂栖所。在火灾预防上,南京城实行了太平水缸制度。同时,南京城防火措施的实施也充分了发挥保甲组织的高效功能。  相似文献   
73.
肖春 《巴蜀史志》2014,(1):31-31
2003年7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编修地方志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是四JlI省推进文化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凉山州秉承依法修志的宗旨,扎实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为促进全域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张敏 《巴蜀史志》2014,(1):41-41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是地方志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推动基层地方志事业的行动指南.更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法宝。回顾《条例》实施10周年的历程,我们深感,10年前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条例》,敢为人先,依法行政成果丰硕,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75.
这次市(州)志办主任学习会,是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学习传达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省地方志工作深入发展。会上,印发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领导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及有关学习材料;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两个文件初稿。  相似文献   
7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五届一次会议要求.总结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五年来的工作,分析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77.
罗树杰 《民俗研究》2006,(1):251-256
由徐杰舜任主编,徐杰舜、周耀明、万建中、陈华文、陈顺宣等撰写的《汉民族风俗史》终于在2004年12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了。全书分导论·先秦汉族风俗、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和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五卷,书后附录徐桂兰、唐怀宣等编写的1949—2000年汉族  相似文献   
78.
《抗日战争研究》2006,(2):116-116
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年)》,54万字。该书分上编(一至七章)、下编(八至十六章)构建了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的新框架,突破了以往对陕甘宁边区史经济史三个时期的划分,以皖南事变为标志,前七章通过对边区环境与历史的追溯、抗战前期边区的经济政策与农业、边区工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业的初创等记述,归结其经济政策为“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后九章通过对皖变后边区的经济政策、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抗战后期边区的商业、金融业、税收、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记述,总结其经济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相似文献   
79.
林东海 《世界》2006,(10):26-33
复旦结缘西单的一条胡同内,有一座院落,这就是高教部所在地。1967年夏天,我刚到北京不久,想拜访鲍正鹄先生,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向传达室说明来意,便进了院门,几经打听,终于找到鲍先生。他身上穿着一  相似文献   
80.
白盛玉,女,园林县人。是我在茶林师范学校同班同学。因我俩是同学,所以相处很好。但她比我大二三岁,所以我叫她“盛姐”。她也一直把我当小弟弟看待,喊我“汉弟”。所以生活学习互相照应。她因人长得漂亮,学习唱歌跳舞样样行,是班上的尖子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