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序言二篇     
  相似文献   
92.
郭琳 《福建史志》2001,(3):63-64
19世纪中叶,生活在福州“三坊七巷”之一黄巷的梁章钜,是一个“无书不读”.一生勤奋读书.勤奋著述的“八阁硕懦”。林则徐说,在当代,“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梁公墓志铭》)。  相似文献   
93.
望奎县史志部门近年来,充分利用史志资料,组建名人档案,配合开展的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活动,为发展县域经济,为全社会改革开放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4.
最早创议修《黑龙江通志》的是清光绪二十一年,时任黑龙江将军的恩壮敏公——恩泽。恩泽调任黑龙江时,恰逢《吉林通志》甫成书,此时东三省独黑龙江无专志,每一论及,将军常不怿。是时,北京会典馆向各省下发檄文,要求督修会典、舆图。于是任命屠寄为江图总纂,着手通志编修事宜。可是第二年,拳匪做乱,俄军压境,寿山殉节,屠君与参与修纂人员先后离江,编纂之事就此搁浅。后因时局多变,经费支绌,人才难集,时修时辍,数起数落,历经三十八九年未能完成。1929年万福麟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重新开局修志。  相似文献   
95.
<正>成栋君嘱我为《修志吟》作序,推之再三,无奈诚意难却。后因诸事缠手,不克分身,迟迟未能动笔。近日抽暇展阅读稿,欣喜之际,更多振奋。第一,诗、词、曲、楹联的作者全部是方志界同仁,虽然许多人尚未谋面,但有幸拜读诗文,也是快事;第二,抒情写意,歌颂业绩,驰聘想象,寄托理想,皆是关乎方志事业  相似文献   
96.
金士希 《古今谈》2005,(2):40-40,50
在电视连续剧《济公》中一些寺庙里的一幅幅楹联,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些楹联几乎都出自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沈定庵先生之手。  相似文献   
97.
正2014年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迎甲午马年——楹联书法展"开幕。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书协顾问、著名书法家李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抗美,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游庆桥等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陈履生副馆长主持,吕章申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抗美分别讲话。李铎先生宣布展览开幕。吕章申馆长在讲话中指出,楹联是具有中华  相似文献   
98.
朱飞 《湖南文史》2011,(3):60-61
鲁迅说过:中国人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至于坚韧挺拔的腰骨,向来关系着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统治者也许是怕这些知识分子嶙峋的风骨,就杀气腾腾祭出了“腰斩”的酷刑来,妄图断了国人的“脊梁”,教化出奴性的顺民。  相似文献   
99.
刘荣华 《收藏家》2011,(9):63-67
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区,位于杭嘉湖平原西部、太湖南岸,是"吴越古邑,东南望郡"。自公元前333年楚春申君黄歇封邑,始置菰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100.
许筱言 《神州》2011,(2):56-61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也称楹贴,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艺术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宝贵的明珠。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充分地展示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规律,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得到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春联是楹联中的一种,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习俗。一年又一年,本文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重温楹联习俗,以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