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10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冉 《神州》2012,(31):176-176
问责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形成健全有效的问责制度。是衡量成熟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学界对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高度关注。明清之际作为中国与西方正面文化持续交流的起点,多年以来已有不少相关论著问世,但这些论著大多限于个案或专题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者不易得窥全豹。  相似文献   
43.
“严在上,异在下”是作器者祈求或颂扬先人的在天之灵在天帝面前多给自己多说好话、并施法给自己降下福祐的意思,其义略同于后世民间祭灶常说的“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它体现的是周人凭借宗族血缘感情祈请先人为自己谋求天命。  相似文献   
44.
程一凡 《中原文物》2004,48(2):18-30
考古学中的"动"、"静"、"异"、"同"包括环境和文化两个层面,"静"和"同"表示在一个时期内考古学文化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文化特征以及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动"和"异"则为不同时期内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考古学文化之间关系的相应变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了解各个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情况,同时可有效地促进史前社会各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全国上下喜迎解放战争胜利的时候,一些不为人知的英雄战士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杀害,壮烈牺牲。笔者通过对山西省汾阳县南垣寨村解放战争前夕的一位老兵访谈记录的方式获取第一手材料,以口述为基础,重现这段被淡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46.
王恺龙 《神州》2020,(4):73-75
本文通过对古汉语同义词辨析方法的探讨,旨在寻求扩大和正确区分古汉语词汇的方法,并达到准确阅读和理解古典文献、提高古汉语阅读水平的目的。汉语同义词探究的重要途径主要两个:一是“识其同”,二是“辨其异”。“识其同”主要从同义词对举规律、共时和历时同义词、社会因素(封建等级制度、方言等)造成的同义词、由结构对称或并列而成的同义词等几个方面,结合大量古籍中的例证进行了论述。在“辨其异”上,主要从词义使用范围大小、轻重程度、感情色彩、侧重点(所指对象)、语法功能、性质性状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要学好古代汉语,必须充分积累大量古汉语词汇,并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阅读古书的水平。  相似文献   
47.
文章使用异托邦理论为概念框架,以迷笛音乐节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法,试图揭示音乐节空间实践中构建的另类特征。研究发现,迷笛音乐节所承载的功能逐渐由叛逆的“出口”转变为“好玩”的生活方式;音乐节事空间实践中呈现出多元的功能并置,矛盾与流动的融合;音乐节事空间的文化实践也呈现出日常结构的超越与反抗,以及作为理想的补偿空间。周期性节事时空实践中文化的稳定性则使其成为对称而不可分割的系统性时空。该研究为节事空间提供了新的认知途径,也从节事的角度丰富了异托邦理论的微观案例。  相似文献   
48.
1999年8月,山西临猗县博物馆在维修临晋元代大堂工地中,发现了一通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碑刻,碑石为长方形,高71、长95、厚15厘米碑刻题名为《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为楷书,从右向左,凡31行,401字,由时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李若星撰发,临晋县知县杨名显勒石。  相似文献   
49.
清朝康熙皇帝可谓是历史上的一位具有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勤奋,加之大臣们的积极辅佐,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国家统治的独特思想体系,从而使得当时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社会文化也得到重新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0.
侯逸凤 《黑龙江史志》2013,(11):331-331
本文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片面性。指出"同病异治"不可忽视"异病同治"。认为临床治疗须将病因学治疗与发病学治疗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