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传伦 《收藏家》2007,(5):25-28
龚自珍有“美人经卷葬年华”句,少时曾闻乡贤讽诵,当时,不解美人、经卷为何相提并论。及长,每览此句,仍不省其深意、禅心。尤惑定庵笔下美人、经卷联文所寓涵义。古往今来,在社会学史与  相似文献   
22.
成都永陵     
在成都西北方三洞桥北的一座青草坡,长期误传是汉代司马相如的抚琴台。1942年考古发掘,发现是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距今已1000多年历史。陵墓为直径80余米、高约15米的圆形封土,墓内由14道双重石券构成。分前、中、后三室,中室放置王建棺椁,后室御床坐立王建真容石刻像,为国内帝陵唯一皇帝雕像,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23.
《神州民俗》2009,(11):30-31
所渭“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部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叫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相似文献   
24.
司马相如是西汉独一无二的大辞赋家,其作品词藻富丽,意境阔大,无人可及,后人称其为"赋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时传为佳话,但也时为后人诟病。本文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研究对象,从更名事件到"窃妻受金",从宠倾一时到"称病闲居",从病免隐居到作《封禅书》,分析司马相如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5.
袁帅 《神州》2012,(22):100-105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4000余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本文将介绍这一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相似文献   
26.
蜀人司马相如以其宏文大笔驰骋古今,为历代文人学者所推崇。东汉班固、南朝梁刘勰称其为“辞宗”,宋代王应麟、明代王世贞称其为“赋圣”,宋代邵博称其为“文章祖”。人们将其与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并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然世人但知司马相如为文坛辞宗、赋家之雄,而罕知司马相如与史学有着莫大关系。他具有深厚的史学素养,撰有史学著作,其中包括最早的一部巴蜀地方史志《蜀本纪》,堪称巴蜀地区早期的史学家。其史学著作,甚至对后代史家修史体例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27.
司马迁的《史记》惜墨如金,其中对男女情爱的描述,尤为罕稀,可在列传里写到同姓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恋情时,一落笔就展开了7000余字的描写,而且是一段机趣横生又准能可贵的文字。  相似文献   
28.
陈其泰 《史学集刊》2008,6(1):3-9,20
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其核心的内容,又有在不同历史阶段多样的表现,研究者应当从历史进程中深入探讨民族精神的提升和发展.在中华民族进化史上,汉朝是一个富有活力的重要时期,中国的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重大发展,研究这个问题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其中较为突出的三项是:一,汉代社会呈现出蓬勃的创造力,显著地表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各方面有作为的人物大量涌现.二,汉代政论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引义慷慨",勇于建言,毫无忌讳地对重大问题提出切中要害的批评.三,汉代人物如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人建构的学说体系,撰写的宏文典册,为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29.
历史上自唐代起,成都、华阳二县共治成都城,各据西、东。1953年分为西城区和东城区。西城区自古经济、文化发达。浣花溪畔所产蜀锦,名冠天下,锦城因此得名。蜀守文翁在文庙街开学馆.学比齐鲁.产生了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文学家。唐代时,成都经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时称“扬一益二”。  相似文献   
30.
王瑛 《成都文物》2000,(2):49-53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位于城西的王建墓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误传为汉代司马相如抚琴的“琴台”,给人们平添了些许猜测与误会。直到1942年发掘后,方知为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俗称“王建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