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中国古代北方的鲜卑语,就是今天的土族母语;今天的土族语是“流”,而鲜卑语是“源”,它们之间就是一种源和流的关系。对于土族的母语鲜卑古语,试图解读者不少,中外知名的学者中有方壮猷、缪钺、聂鸿音和白鸟库吉、伯希和等。虽然,这些学者对鲜卑这样一个已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的古代北方民族给予了热情的学术关照,但依笔者之见,他们在鲜卑的“古语化石”解读方面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至少大多数学者的考释仍没有摆脱古文献的范畴和白鸟氏等学者的释读范围。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以今天土族语的角度(流)解读古代始祖们留下的母语(源),以证明今…  相似文献   
42.
电影《her》剧照《her》是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以替别人写信为生的离婚宅男西奥多,和自己的电脑谈恋爱的故事。互致hello之后,彼此的交流是以西奥多的一个问题开始的:“你叫什么名字?”电脑用0.02秒的时间看完一本名为《如何给孩子取名字》的书之后,在一个有18万个人名的数据库里,为自己选了一个——萨曼莎。  相似文献   
43.
魏斌 《历史研究》2012,(1):36-53,190,191
东汉人名呈现出明显的分层,上层人名是单名,底层人名单名、双名并存。这种情况亦存在于南方的巴蜀、吴越地区。在这种背景下观察,长沙走马楼吴简整齐的单名引人瞩目。楚秦至西汉前期,楚地编户民同样单名、双名并存,且具有显著的俚俗色彩。走马楼吴简整齐单名的形成,应是东汉时期长沙等郡大规模编户化过程中新附人口户籍登录整齐化的结果。东晋以后,受到民间口语习惯和信仰心理的影响,南方上层带有"之"、"道"等虚字的双名逐渐兴起。单名惯例一旦突破,双名命名方式会进一步发展,最显著的是双名的"字化"。在此过程中,一些体现上层理念的双名用字反过来又影响到底层人名。汉晋时期南方人名中单名、双名变化的背后,是华夏文化对南方社会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44.
本文应用敦煌写卷中出现的若干年代确定的人名,来对敦煌写卷进行断代上的考释。  相似文献   
45.
马洪良 《史学月刊》2007,(3):121-125
《史记》所载战国历史曾取材于《战国策》,学者对此多无异义。赵生群先生则认为今本《史记》与《战国策》所载多有差异,如人名不同者即有20条之多,意在否定《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曾取材于《战国策》。然今考之,这20条中,包含有28对"不同"的人名,其中14对本是同一人,其余的14对人名虽异但也各有原因。可见,《史记》取材于《战国策》之说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46.
史晓风 《纵横》2008,(5):10-16
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后的某一天,我去东四八条看望叶圣陶先生。叶先生显得忧伤憔悴,浑浊的眼球又添了几缕血丝,桌上放着眼药水。我也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说:"叶先生啊!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跟您说起过,今天非说不可了,您听了可不要太难过。"叶先生说:"你尽管说。"我就"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说开了,还没听完,叶先生忍不住"哇"地一声像孩子般地号啕大哭起来,捶胸顿足地说:"是周总理救了我的命啊!"  相似文献   
47.
奇迹     
现场忽然响起淳厚的男中音:"我现在在XX现场,就在刚才,8点零5分……"他报了一长串消防、武警、医院的机构名、人名,包括在谁的领导下,最后,"成功地救出了被困七天的劳模虞锦华"  相似文献   
48.
49.
张港 《文史天地》2003,(2):33-34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的人全都是单字名?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拣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王莽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是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大改地名。甚至于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起了民族之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看…  相似文献   
50.
白冬梅 《文博》2008,(6):56-62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名包括两部分,一是名、一是字.名与字是同一个体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的代号. "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 "人所以有字何?所以冠德明功,敬成人也".颜之推日:"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说明在古代名不仅仅是指称代号,而是承载了些许企盼并反映一定意识形态的指称代号.事实上,人名是"人们的志趣爱好、生活理想,以及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等一切内心世界的外向的宣示."因此时某一历史时期的人名作深入研究,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倾向是有裨益的.西汉时期,涌现出大量延年益寿名.所谓延年益寿名就是以千秋、万世、延寿等字及长寿有关的人名所命之名.延年益寿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延年益寿畏生不老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黄老思想在西汉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