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方志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而社会对方志及方志工作者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是通过查阅志书。志书作为方志工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劳动价值,是连接方志工作者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媒介。人们通过阅读志书,加深认识和了解方志工作及方志工作者。认真做好志书使用工作,提高志书利用率,发挥志书效益,对提高方志工作和方志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十分重要。志书效益是指志书出版使用后,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影响力的总和,是社会对志书评价的信息反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志书受欢迎程度。  相似文献   
102.
司马迁(前145~前86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陕西韩城)人。其祖上世代皆为史官。父亲司马谈(?~前110),官至太史令,主管朝廷档案图书整理以及历法、封禅等事宜。已始编《史记》,但壮志未酬,临终不得不嘱托司马迁继承遗志。  相似文献   
10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各国和各地区先后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民族国家和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东南亚华侨社会在二战后也逐步转变为华人社会,并且成为东南亚地区多元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社会在二战后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华人政治和社会地位变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将二战后东南亚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其社会地位的演变与发展,相对而言则显得较为薄弱。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庄国土教授主持完成的《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以下简称《变化》)一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4.
历史与理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社会性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战后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和专业分工所导致的学科“碎化”趋势愈演愈烈,弊端也日益明显。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复杂多维的国际政治现象,任何一种研究途径都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的限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极为模糊,这就决定了依托不同的知识谱系,打破相关学科间的藩篱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之关联这个基本问题为例,优秀的论著表明,理论思考可以卓越地体现在历史叙事之中,而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则能有力地支撑理论建构。但多年来国内这两类研究颇有一种相互隔绝甚至厚此薄彼的倾向历史家常常只摆事实不讲“道理”,认为国际关系不过是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之总和,并无抽象理论可言;理论家则言“义理”而罔顾事实,视历史研究为小道,结果把理论架空。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几位国际关系研究者,围绕几个具体研究领域来共同探讨这一主题。讨论的目的当然并非刻意高抬传统人文主义或任何单一研究途径的价值,而只是提醒人们举凡学术研究,无不靠事实与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推进。历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历史  相似文献   
105.
抗战与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变迁及角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极为特殊的、也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一方面,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原本就异常艰辛和曲折,到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武装侵略、血腥屠杀和疯狂掠夺,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这对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进程无疑深刻地打上战争劫难的历史伤痕;另一方面,自20世纪以来逐渐觉醒并日益滂湃的中国民族意识、现代主权国家观念和思想潮流,在五千年文明蕴力的基础上形成了足以取得抗击任何外来侵略战争胜利、扭正中国社会发展航向并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震撼人心的浩然生命韧力和强力,这又是中国20世纪社会发展甚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上甚为关键、极为重要的一页。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之际,作为20世纪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我们组织、约请了对抗日战争问题向有深入研究的魏宏运先生、王桧林先生、王建朗先生、荣维木先生,从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对中国社会转型、抗战中的中国与20世纪的国际外交体系的变动等角度,各自贡献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表达作者和我刊对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在我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这段历史的纪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6.
贾孟喜 《攀登》2005,24(5):68-71
马克思从个体视角考察人类历史的基本思想包括:人类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人类总体的进步、社会历史的发展,最终都落脚在每一个体的发展上,未来社会是每个个人都得到全面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本文从这些方面说明了个人发展问题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王万辉 《文物世界》2005,(5):23-24,22
现在,晋文化得到空前的传播和弘扬。但从历史的、考古的、地域的、文化的几种不同的概念看,存在着含混。研究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规范使用。晋国在中国古代史的地位从历史、考古两方面进行研究,这是研究晋文化的基础。距今五千二三百年,我国进入了方国时代。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研究的新成果,已得到学界公认,今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8.
华夏文明是中国文明,确切地说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地域性文明。因为,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并大体上与中国古史所谓“传统时代”的史迹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9.
文章论述了新时期实验室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并从实验室建设理念、规章制度建设、实验队伍培养、硬件条件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加强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0.
在中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调整的新形势下,农业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本文从史学角度梳理了建国以来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脉络,有利于以史为鉴,更好地推进"十一五规划"乃至今后中国社会主义"三农"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