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韶乐探源:苗蛮文化对中原早期文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学界都认为韶乐是中原早期发明的礼乐制度.与处在蛮荒地区的苗蛮化并无关系。但根据可靠献.隋置韶州得名于韶石,韶石得名于韶乐.可知粤北地区的古化当与韶乐有联系。如果进一步探索.先秦献所载帝舜奏韶乐的传说和夏启舞九韶的“天穆之野”都在今湘南、粤北的南岭地区,韶关石峡遗址出土的6人舞蹈实物显示这一地区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左右就对乐舞情有独钟。因此.韶乐当是中华明初期南北方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南方苗蛮化对中原早期明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2.
王芬 《东南文化》2004,(5):16-20
墓葬资料对于研究没有字记载的史前社会,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年、墓地形成过程、人口数量与结构、社会组织和结构、葬俗和葬制、体质特征和人种、习俗和病理、随葬品等。中国史前墓葬和墓地的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资料积累阶段、社会性质讨论阶段、发展阶段和扩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3.
苏敏 《民俗研究》2004,(1):182-194
在《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这本论文集中,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莱斯利·A.怀特(Leslie White)详尽地阐释了自己的文化观,这正是他借以建立理想之“文化的科学”的基石。文化是以使用符号为基础的现象体系,它包括行动(行为规范)、客体(工具及由工具制造的  相似文献   
124.
多元一体是早期中国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看,尧舜禹时期以黄河及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各早期文明实体及正在向文明社会迈进的各原始部落或部族,在社会一文化、经济、政治与军事互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构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前现代国际体系。尧舜禹政治集团,则是建立在方国联盟基础上的一种国际次体系。  相似文献   
125.
希腊文明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井梅 《世界历史》2008,(3):105-115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为祭祀宙斯神举办的全民族体育盛会,是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体现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希腊文明的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地理环境、城邦政治等因素孕育并产生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反过来,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希腊文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6.
马细谱 《世界历史》2008,(2):139-144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不同文明之间即将发生文明冲突这一概念以来,文明的冲突与对话问题便一直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争论不休.我们说,亨廷顿的这本书称得上是一部巨著,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冷战结束和两极世界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框架或范式.  相似文献   
127.
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统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农村文化的发展反映着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8.
渭水流域的史前陶窑可分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期、庙底沟期、西王村期和龙山时代五个时期.从形制上来看,渭水上游地区的陶窑均为横穴式,接近于渭水中下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半坡和庙底沟期陶窑.渭水上游地区始终保持着以红陶为主的文化传统,而渭水中下游地区仰韶文化之后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却一改红陶作风而大兴灰陶.陶窑结构和技术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渭水上游和中下游地区自龙山时代开始陶器颜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9.
石容器作为我国史前考古的一种重要遗存,集中发现于燕山南北地区.本文认为,燕山南北地区舍石容器的考古遗存基本属于筒形罐文化系统;石容器不是一般的器皿,应该是祭祀或行巫术的辅助工具;我国石容器的出现,并不晚于陶器,探索其起源与文化传承,将有助于燕山南北地区史前考古的分期研究.  相似文献   
130.
豫南地区史前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南地区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主要有裴李岗、仰韶、屈家岭、龙山和二里头文化,其中以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除裴李岗文化时期外,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始终表现出多样、复杂的文化面貌,依据相关考古和文献资料,这一现象可能与华夏和苗蛮(或称三苗)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的冲突和战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