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对邯郸古代城市问题的系统研究,首推侯仁之先生于70年代所撰写的《邯郸城址的演变与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一文。此后20余年间,很多学者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是1987年9月在邯郸召开的首届全国赵文化学术讨论会,极大地推动了邯郸古代城市文化研究的深入。之后,《赵国历史文化论丛》、《邯郸简史》、《邯郸历史与考古》、《三千年春秋话邯郸》等专著和一大批专题学术研究成果相继问世。这不仅是对这一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标志着邯郸古代城市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2.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菲律宾史前考古学及人类学学院院长拜尔教授,在重建菲律宾史前年代学时,称其中最后的一个年代为“瓷器时代”。这一阶段是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的公元九世纪至十六世纪。该命名根据中国、暹罗(泰国)及越南的瓷器分布遍及菲律宾群岛之事实。它们反映出当时货物交换的状况和各国文化的互相影响。近年来,亚洲许多地区考古学研究发展清楚地表明,中国瓷器作为最重要资料,不仅有助于弄清东西方海上贸易发展,而且有利于研究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153.
史前城址的发现和研究已经成为近年史前考古的热点,1999年继续有新的报道和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4.
石制品原料的分类命名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树文 《文物春秋》2001,(2):17-23,76
现有证据表明,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百万年之前。在这段漫长的时期里,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不过五六千年或稍长一点,而绝大部分为无文字记载的“史前史”,即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人类史前时期主要工具是石块制作的石器,同稀少、残缺和难得的人类化石相比,正在以几何级数的势头增加出土的石制品,在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问题上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55.
商丘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黄淮冲积平原,是历史上名的黄泛区,较深的泥沙淤积影响了这一地区许多学术问题的探讨。依据古籍记载和近代学的考证,商丘又是先商民族的发源地,正因如此,不少考古工作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来商丘一带寻找先商化的踪迹,但均未达到理想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的极力倡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曾多次来商丘进行考古调查和考古试掘,力求寻找殷商化的前身。  相似文献   
156.
河北省邢台市鹿城冈城址试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3~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邢台市文物管理处组成考古队,对邢台鹿城冈城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了解了城垣结构和城址范围。根据城址内外出土遗物,初步认定其时代属东周时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王霞 《南方文物》2011,(2):145-148
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和后金政权最初期的首都,女真人的崛起和后金政权的建立在十七世纪早期不仅影响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格局,而且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所以赫图阿拉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历史上也具有一定而且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8.
张力刚 《丝绸之路》2014,(18):16-19
大地湾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史前聚落遗址,文化类型多且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厚,延续时间长,基本涵盖了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及常山下层类型等。它犹如一部黄河上游地区的史前史,既填补了甘肃史前考古的空白,也为泾、渭流域仰韶文化的分期树立了一杆标尺。本文仅从已被各方认可的六项考古之最,来管窥博大精深的大地湾文化。  相似文献   
159.
刘学堂 《丝绸之路》2014,(19):43-50
一个多月前,接到易华兄的短信,说要组织一个“走张骞之路”的学术活动。易兄近年出了一本书《夷夏先后说》,引起学术界不小震动。2012年冬,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的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上,我与易兄初次见面。一见面,易兄便匆忙掏出《夷夏先后说》送我,断续地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娄底口音,向我介绍书的学术梗概。虽然我只能差半地听懂他的表述,但好在这本书一经面世,我就购来研读过,便频频点头。由于长期从事新疆考古研究,顺着隐约的考古线索,自己不知不觉触摸到中原夏文明探源研究与包括新疆在内的大西北史前考古间,有着丝连难断的历史纠葛。一些学术观点与易华兄不谋而合,引为学术知己。易华兄短信上简单地说,这次考察活动参加者中我是唯一专做考古的;还邀请了神话研究的学术权威叶舒宪;具体组织者是《丝绸之路》杂志社的冯玉雷社长,他是一个作家等。感易华兄的好意,我未加思索,应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0.
郭智勇 《沧桑》2014,(1):132-134
180万年前,山西芮城西侯度人制造出中国最早的石器工具,燃起了中国第一堆文明篝火,远古人类艰难的足迹从此踏遍了太行和吕梁。山西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的文化遗存300余处,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新石器时代,从枣园稼穑到西阴彩陶,直至陶寺龙盘,文明的坐标愈加清晰。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为传说时代的"唐尧"勾勒出清晰轮廓,最早的"中国"人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