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十六国时期,原本居住于陇右地区的氐族苻氏带领部落向自关中、中原地区迁徙。在此过程中,他们对来自西域的佛教文化以及来自,中原地区传统儒道经典、新起玄学思想等均广采博取、为己所用,逐渐成为一个融合多民族文化的文学家族。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苻氏文学家族的文学水平、特色尽管随历史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但汉文化始终占据核心地位。氐族苻氏文学家族的作品体现出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相互融合的气质,表现出清雄健爽、质实贞刚的文学风格,显示出各民族文化交融是中国文学繁荣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2.
73.
美岱召泰和门石匾额和大雄宝殿佛殿西壁腰檐壁画,随建筑本体而幸存,弥足珍贵。迄今为止,相关研究总体上是对石匾额铭文或壁画单方面考证。通过对壁画内涵的解读,从美术考古及历史地理学视角研判史料,结合建筑考古资料实证,认为石匾额铭文记事与纪实壁画叙事密切关联,并有史料佐证,反映了明代中晚期发生在蒙古土默特部的同一件重要史实。  相似文献   
74.
一、问题的提出在南京地区的历史地名序列中,"秣陵"是产生早、沿用久、影响大的一个重要名称。所谓产生早者,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是为南京地区的第一个县。所谓沿用久,秣陵县历秦、两汉大体不废,直到东汉末的建安十七年(212),  相似文献   
75.
夏思荣 《风景名胜》2012,(2):136-145
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氏曾在老君山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由于山高路险,只好搭架而上,“神农架”因此得名。一直以来,神农架不仅是避暑胜地,更是各路驴行者寻幽探险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76.
从卜辞显示出来一些特征看,《合集》27880—《合集》28008之间有关"小臣某"的诸多卜辞可以排谱。排谱之后的卜辞反映的是商王调动马小臣与诸多小臣某抵御大方入侵的历史。卜辞中的"小臣某"都来自"某"国或"某"地;他们是"某"国或"某"地的军事首领。侧重于军事是殷墟卜辞中小臣某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7.
陈颖飞 《江汉考古》2012,(1):100-106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所记祭公出自西周时期重要的世族祭氏,本文试从简本《祭公》切入,系统梳理与考辨西周祭氏材料,讨论西周祭氏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一、祭氏的来源及相关铭文。二、祭公谋父与西周金文中的其他祭氏。三、综合以上论证,排列祭氏世系谱。结果表明,清华简祭氏确系周公之后;第一代祭氏即祭季,官居太史;第二代祭氏有两位祭公,前者与昭王共没于汉水,后者即祭公谋父,他可能是穆王伐东夷某些战争的主帅,对某些东夷氏族进行了战前动员;金文中的祭俗父与伯俗父、师俗父并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的“调停”事件入手,探讨哲宗朝政治从“更化”向绍述转变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首先辨析史料,分析元佑後期太皇太后高氏以及串执的政治态度与相应的部署。其次,剖析在朝中高层官僚士大夫的政治动向及其所代表的主流政治文化。认为元佑後期的政治部署与主流政治文化之间有明显的冲突,这是绍述前夜最重要的政治背景,推动了绍述的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以商鞅变法后秦国文化政策的变迁为研究切入点,详解《韩非子·和氏篇》为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孤证的来龙去脉。再根据现有文献资料,考辨《和氏篇》究竟是否为韩非所著。最后,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法,论述韩非记载此事的目的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80.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4,(2):F0002-F0002,F0003
正舒君奇峰不时给我以惊喜,去年底他又来电话说,收到了贵阳乐家旧藏的《中兴名臣尺牍》,其中有湘乡曾氏兄弟的手迹。我说想一睹为快,过两天他就送到我办公室来了。我带回家中玩赏了个把月。这是一本折页,手札都粘贴在上面,上下两面是布套木夹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