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学界通常将其视作姞姓""族与姬姓芮国之间的通婚证据。实际上,依照商周时期女性作器的金文通例,簋铭中附缀的族氏铭文"",所标识的当系器主夫家的族氏名号,而"芮姞"则为出身芮国的姞姓女子。芮姞簋所见的这一姞姓之芮,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活跃于汧陇地区的古芮国。  相似文献   
62.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很重视世系。先有氏族部落首领兼巫师口述世系,世代相传。及其进入明社会,则有史官、(豉自)矇等专业人员职掌世系。流传下来的有关典籍便称《世》或《经  相似文献   
63.
辽朝前半期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恩荫、流外和辟召,尤其藩镇辟召、奏荐州县官幕职官广泛流行,估计有许多汉人由此途径担任地方官,从而确保了各级机构所需要的官僚数。因此,可知辽朝的藩镇应具有与唐朝后半期和五代时期藩镇相同的人事权,即这一时期朝廷的人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辽朝后半期确立科举制度之后,朝廷通过任命新取进士为地方官,逐渐将藩镇的用人权收归中央。因此,辟召任官的现象明显减少。可以说辽朝通过采用科举制度实现对汉地的深入统治。  相似文献   
64.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8-9
五帝时期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五帝”乃黄帝、颛项、帝喾、唐尧、虞舜。现在,中国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就是因为传说华夏民族就是由五帝时候的炎、黄两部落融合而成的。当时炎部的首领炎帝,据说就是神农氏,和黄帝共同被尊奉为人文初祖。每年清明节以及炎帝忌日(阴历七月初七),在湖南株洲炎陵县的炎帝陵都会举办规模宏大的祭祖活动。对炎帝陵的奉祀,自唐代就开始了,宋代建陵庙以后,祭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明清两代,每逢国家大事都要派遣特使到炎帝陵拜祭。州府县官每年春秋也要举行祭祀,十分隆重,平时逢年过节,前往一拜谒进香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炎黄文化源流 ,笔者用语源学藏汉语言文字对比的方法 ,着重探索了陇、氏、丘、虚、贡、赣等字之本义。  相似文献   
66.
顾颉刚先生大半生致力于《尚书》研究,成果丰硕。但也有失误,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67.
梳理举族青铜器的出土情况,结合相关的甲骨文和金文材料,可以对举族在商末周初的分布、活动状况等进行分析。商代举族铜器集中出土于河南安阳、山东费县和长清,西周时期的举族铜器则主要发现于北京琉璃河,这些地点可能在当时都分布有举族的成员。这些情况与甲骨文和金文所反映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8.
八系氏劼是周代诸侯国的后裔.研究和明确八系氏劼簋的历史,可填补文献记载的阙失和空白,为汉唐以来至现在研究周许国史出现的悬案,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69.
共工氏流徙的考古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和考古学材料表明,河南辉县一带应为共工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辉县孟庄龙山文化城址可能与传说中的共工氏有关。大规模的氏族部落战争之后,洪水为患可能是共工氏族群流动的最直接原因。《史记·五帝本纪》所说舜"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并非毫无根据,虞、夏以来陆续北迁的共工氏的主体很有可能在夏、商时期逐渐在今河北平原中部一带稳定下来,并同当地原有土著民族融合,成为白狄族群的重要来源之一。白狄中的鲜虞族所建立的中山国,其文化根植于中原华夏文化的深厚土壤,积淀丰厚,故到战国时期曾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70.
庞咏平 《沧桑》2008,(5):13-14
本文以北朝洛阳于氏为个案,通过分析其家族的发展,探索这一时期胡姓大族的发展脉络,同时试图发现民族融合背景下胡族皇权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