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吾林  吴新华  戴涵琦 《旅游》2015,(4):90-95
每个灵魂都有尊严,事实上,每座建筑也一样,有魂,有尊严。泉州的古建筑物太多了,市区是个6.62平方公里的古城,至今仍原生态地保留着大量历史原貌建筑,处处可见"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的老建筑。这些存世千百年的老灵魂,沐浴在今天的阳光之下,本身就是一段传奇,更何况,它们还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泉州人挥之不去的情感记忆。城市的建筑,形塑了城市的表情。泉州民居建筑不光是只有宫殿式大厝,还有土楼、木楼(吊脚楼)、洋楼(骑楼)和蚵壳厝等,在建筑分类上则还有宗教建筑、宗祠家庙等,它们折射了泉州人多元的文化与生活。  相似文献   
942.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张掖,也是蹲踞在河西走廊蜂腰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更是盛产祁连美玉的大本营。就是这一个个非凡大气的文化元素,扮靓了张掖的“金”字招牌。玉石,吸天地之精华,纳山海之灵气,可以说是在各种天然因素、自然条件巧夺天工般的演化下日渐形成的。《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也。”相传,大凡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存在,足见其神奇、珍贵。据专家鉴定,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锌、镍、钴、锰、  相似文献   
943.
张掖,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它既是古丝绸之路和居延古道的交会点,又是南达青藏高原、北抵蒙古大漠、西通亚欧、东连内地的陆路交通枢纽,素有"塞上锁钥"之美誉。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掖曾是国都、省会、军镇和州、府、县的治所,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中心的位置,由来已久,名副其实。张掖,更是一座红色革命的殿堂。红西路军浴血奋战马匪,张掖就是其悲壮征程的重要战场。一处处战争遗迹、一座座纪念碑亭,犹如红色殿堂一样,招引得无数中华儿女不辞万里之遥,来此虔诚地扼腕凭吊和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944.
945.
周军 《文物天地》2020,(1):39-43
滇国是活跃在今云南省滇池和抚仙湖区域的古代王国,是个多民族、多种文化的聚集之地。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滇国文化很少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滇文化博取众家之长,出土的青铜器上人物造型逼真,佩饰奇特,艺术表现丰富多彩,孕育出了高度发展、别具一格的文明,从而成为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战国末至西汉中期,是滇国最繁荣的时期。滇国是一个未发现文字记载的古王国,汉文献上有关滇国的记载也很少,其丰富的文化湮没在历史的岁月中,而大量的出土文物就像无字的史笔,书写出了滇文化曾有的辉煌。  相似文献   
946.
广东石湾窑是中国岭南地区著名的民窑,形成于唐宋,繁盛于明清,至今仍流传使用。其早期产品因种类丰富、精巧实用而广受市场欢迎,明清后因善仿钧釉和名窑产品,并生产出大量以人物、动物等为造型的艺术陶塑,不仅扩大了陶瓷生产的领域,还提升了陶瓷艺术创作的空间,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947.
纸张与浆糊是书画装裱的重要材料,其性质影响着裱件的整体美观与保存寿命。日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装裱样式,并结合自身的文化艺术特点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装裱材料——和纸与古糊。在挂轴装裱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性质的和纸与浆糊,体现出日本对传统装裱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古糊与和纸结合使用,相得益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传统书画装裱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8.
秦欣欣 《收藏家》2020,(2):23-26
中国古代人民将铜镜的起源归于黄帝轩辕,南朝祖冲之所著《述异记》有载:“饶州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不过,这大多是古人对神话传说的崇拜所致。郭沫若认为“古人以水为鉴,即以盆盛水而照容,此种水盆既称为监,以铜为之则为鉴……铜镜背面有花纹,背心有钮乳,即是盛水铜器扁平化的遗痕,盛水铜器的花纹是在表面的,扁平化后则变成背面了。钮乳是器足的根蒂。”  相似文献   
949.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