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戴叶君 《收藏家》2009,(7):61-67
民国上海古玩市场成长于上海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典型的都市经济、文化特点及当时各种社会因素带给它十分典型的特点,并赋予与城市相适应的开放、前沿的艺术市场风格。它是当时与北京相抗衡的南方古玩中心。  相似文献   
52.
天雅古玩城     
《收藏家》2009,(2)
  相似文献   
53.
《南方文物》2011,(2):198
江西省文物商店坐落于南昌市市区内民德路中段,是隶属于江西省文化厅的文物经营事业单位,专业经营文物古玩。江西省文物商店组建于1977年11月。近三十年来,征集收藏有流散文物数十万件  相似文献   
54.
乔梁  王乐乐 《文物春秋》2011,(2):3-7,10
目前通行的以《左传.桓公二年》相关文辞为据,证明当时已将"文"与"物"两字连用构成词汇并特指一定概念的说法,可能并不准确,不同的句读会存在不同的理解。"文物"一词的形成目前大体可以追溯到汉代,而专门用其指代"古物"的概念则不早于唐代。宋代以来陆续又有"骨董"、古董"和"古玩"等相似词汇来表述相近的概念,但还是以古代的物品为主要对象。到现代中国,尽管民国所制定的《古物保存法》仍以"古物"表述"文物"的概念,但所包括的范围已扩展到所谓的不可移动文物领域。大约到抗战胜利后,"文物"一词的使用逐渐成为主流,而文物的概念则在不断发展、深化中扩大着内涵。  相似文献   
55.
赵春霞 《收藏家》2011,(12):47-50
珐琅,在古代是一种舶来的颜色料。民国时期的收藏家赵汝珍先生在《古玩指南》中说:珐琅为不透明玻璃质之物体,以铅丹、硼砂、玻璃粉等溶制而成,色白。  相似文献   
56.
肖依斐 《神州》2014,(4):40-43
<正>第二届中华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于2013年12月20日至22日在洛阳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本届古玩艺博会以"发现古玩艺术之美"为主题,为国内古玩及艺术品等文化机构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古玩城及文化艺术品产业的共同繁荣。大家同"寻宝",活动丰富多彩"麻烦您给我盖个章吧?""终于找到这家藏宝阁了!"经过询问得知,这是与会者参与了主办方举办的互动活  相似文献   
57.
窦忠如 《纵横》2012,(7):50-53
关于宣德炉,孤陋如在下者恐多不知其自成文物古玩中不大不小之一类,更对其成为当今收藏家新宠有些寡闻,但这并不妨碍半个多世纪前王世襄对宣德炉的情有独钟,或者说他早在50多年前就对收藏宣德炉独具慧眼了。  相似文献   
58.
刘羿  关云 《南方文物》2012,(1):197-198
随着近几年中国文物拍卖市场日趋火爆,中国内地文物拍卖的变数在快速增加。从国内几家大的拍卖公司来看,先是中国嘉德重招兵马,接着保利、北京荣宝、中贸圣佳等一批拍卖公司破蚕结新壳,各地还涌现了一大批民营的文物拍卖公司,各省文化厅直属文物商店亦有不少推出了自己的拍卖公司,或独资、或合资,风起云涌,拍卖公司数量激  相似文献   
59.
胡杰  胡荣 《神州》2012,(10):74-76
古玩的收藏与投资是很多人关心的老话题,在许多人看来古玩有些难以捉摸,在购买古玩时上当的概率较大。于是,古玩收藏投资便显得有些高深莫测。目前全国各地县市以上的城市大都有古玩市场,数量多至上千家,拍卖行更是如雨后春笋,仅北京就有一百多家,而且不断增多,收藏队伍更是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60.
刘毅 《东南文化》2016,(1):6-14
现代"文物"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古籍中的"文物"有着与今日不同的内涵,最初是指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传统礼乐文明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后来在有些语境下也包含了典章制度的物化表现形式,有时还指文明或文化。现代"文物"的概念在古代则用"古器物"、"古物"、"骨董"、"古玩"等名辞来表述;民国时期的官方文件一般用"古物"来表述,涵盖了一切有文化价值的古代遗物。民国时期重新使用的"文物"一词,与今日之"文物"有相通之处,奠定了现代"文物"内涵的基础。1950年后,"文物"成为正式的官方表述名称,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包括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一切有价值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