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3篇
  免费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89年10月,中卫县文管所在镇罗胜金地张家山清理一汉墓群时出土了一批陶器,此博山炉是其中一件,时代为东汉初期,现藏于县博物馆。 博山炉为夹砂灰陶 。由炉盖、炉盘、柄、炉座四部分组成。通高24厘米。山峰状盖,有镂孔,盖顶置一小塔。炉盘侈沿,浅腹,圈足与柄为子母扣。炉盘置于一直腹、实心、大圈足的豆形柄上。柄下为一敝口侈沿的平底盘。 这件博山炉组合匀称,造型别致,装饰奇特,设计精巧,做工细腻,可谓独具匠心。它的造型和工艺都可算是已出土博山炉中的佼佼者,尤其在中卫县是首次发现。它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汉代…  相似文献   
92.
自19世纪4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空前的沧桑巨变,直接推动了史学由古代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即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从“资治”到“救国”,从着眼于王朝治乱兴衰到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之经世致用的宗旨和参照系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对整个19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及其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论中国古代治边思想的特点、演变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和延续至清代,其内涵是动态变化的,经历了从肤浅到成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治边思想又有其特色。古代治达思想总体上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统治对开疆拓土多持相对保守的态度,认为理想的边疆治理是“守在四夷”;从“华夷有别”的治边观出发,在边疆地区施行相对宽松的羁縻统治,同时重视在边疆传播封建化的教化作用。章还以封建统治对边疆民族的治策和对边疆的经济开发为例,阐述了古代治达思想对边疆治策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4.
中国古代书画,因其年代久远,递藏情况复杂,多数屡经裁切割补、修复重装,故而有很多历史信息或被叠摞或被遮蔽,导致今人不能以肉眼直接观察而获得,而纸绢接补,墨迹、颜料、印鉴的残损也为书画研究者带来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高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光谱成像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各类彩绘文物中,该技术可为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和保护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本工作以文献调研为基础,简要介绍了高光谱成像的原理及技术特点,对高光谱技术在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的实践进行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利用高光谱技术在书画、档案及相关彩绘文物的增强显示、物质识别、虚拟修复方面的应用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5.
《文物》2020,(2):4-9,55
为配合河南省郑州市在西太康路中段北侧、彭公祠街东侧、人民公园南侧的基本建设(图一),报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后,2012年8~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范围内的古代遗存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商代二里岗期、晚商时期及宋代遗存。现将其中4座晚商时期的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6.
1987年8月,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与广州打捞局在南海川山群岛附近海域搜寻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林斯堡”号(Rimsberg)时,意外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1989年,该沉船被命名为“南海Ⅰ号”。“南海Ⅰ号”的水下考古工作,按性质、任务、时间大致可分为早期发现阶段(1987-1989)-前期水下考古调查阶段(1999-2004)-整体打捞阶段(2002-2007)-“水晶宫”内试发掘(2009、2011)-水晶宫内全面保护发掘(2013年后至今)等不同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97.
金三彩是金代烧制的三彩瓷器,名称沿袭唐三彩而来,金人统治下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都均有烧造。三彩器本属于低温釉陶,唐代烧造出的"唐三彩"达到了这种烧造工艺的顶峰,而宋金三彩是在唐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胎所用的材料为瓷土,已属瓷器。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时山东地区战火纷飞,而位于山东淄博的博山大街窑瓷业却异常繁盛,其烧造的金三彩造型奇特、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俗语云:"博地有古瓷,深藏无人知。一旦出土后,光彩照人衣"。  相似文献   
98.
严旭 《攀登》2020,39(2)
本文列举的域外乡村治理典型模式,或是国家自上而下地治理,抑或是乡村自下而上的自我改造;或是内生自发驱动,抑或是外生助力推动。无论哪种模式,其共同之处是多中心治理,多方主体协同共治。政府引导、农村自治主导、社会第三方主体参与,协调共同治理。域外乡村治理模式是在本国实践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积淀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治理理念。通过借鉴域外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
徐鹤涛 《清史研究》2020,117(1):124-134
工艺教养机构的大规模设立是清末新政中一项重要的社会改革措施,对社会救济、城市治安、刑狱体系转型及手工业发展均有深远影响。教养机构的出现并非始于清末。但新政以前,教养机构的发展是地方化的,其分布范围有限,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社会力量较强的江浙等省。新政开始后,工艺教养因涉及发展实业、改良刑狱、革新社会三项重要的改革措施,颇受清廷重视,围绕它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制度化的推动机制,而这一时期州县财政的扩张及地方精英参与的普遍化使得更多地区有能力设立这类机构。由此,工艺教养机构得以扩展到全国,而直隶、山东等官员执行力较强的省份成为新政时期工艺教养发展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0.
顾秋华 《风景名胜》2020,(3):0233-0234
作为装修石材其具有最突出的性质就是物化特性,而在艺术景观堆砌中石材有着相对广泛的应用。在建造园林的过程当中,地面的石材铺装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有助于对园林景观起到点缀作用外,合理的园林石材铺装还会还可以对游客起到引导作用。通常在园林石材铺装的工作中会遇到一些诸如使用不规则材料铺装、板材石料对接等硬性技术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硬性的技术问题,所以在园林铺装的工作当中尽量让 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进行作业,以确保园林铺装的工作质量。本次研究将对园林地面景观石材的分类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分析了 地面景观石材的铺装工艺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