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7篇
  免费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今年是傅山先生诞辰四百周年。作为一位傅山艺术的研究者,能够参加纪念这位著名学者、书法家的盛会,我深感荣幸。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傅山研究,提一些看法。我的看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傅山研究文献的整理工作,第二部分对研究课题的开发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2.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山多地少,本非五谷蕃衍之所。雁门迄北地多斥卤,岁仅一收,太行迄东则冈峦带土,颇鲜平原”。加之明清时期生齿日繁。导致地狭人稠,食不足用。继之而起的过度耕垦,使山间瘠田、村边角地都得以利用,甚至“山之悬崖峭壁,无尺寸不耕”。终导致许多山地丘陵地带“遇积雨则河水暴涨,其势奔腾而不可遏,往往啮田为害;数十年来洗荡民田千有余亩,尽成沙砾”。与森林破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的一些护林碑刻,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人们保护森林、树木的一些情况:一方面人们基于朴素的生态观念和风水意识,加强对寺庙林、风水林等的保护,其目的并非出于自觉保护林木,但客观上还是达到了保护林木的效果。一方面,在一些地区,人们切实意识到破坏林木对生产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因而,加强对林木保护的自觉意识,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们的滥砍乱伐,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它们或竖于田间地头,或立于祠堂庙墙,警示人们禀遵毋违。这些碑刻资料大都属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我约束的乡规民约性质,是珍贵的民间环保史料。其记载的有关破坏森林的性质主要是习见不鲜的一般性砍伐,不同于大规模的军屯民屯的毁林开荒,故而鲜见于文献记载。在以往的研究中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93.
马雪 《文史天地》2007,(7):51-52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相似文献   
94.
左江,又称丽水,是贯穿广西西南部的一条河流。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河沿岸及其附近的峰林断崖峭璧上,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迹——岩画。这些发现岩画的山被群众称为“画山”,因“画”与“花”音相近,故讹为“花山”。又有称为“仙人山”“人影山”“仙岩”“鬼影山”“红山”等名称的,也部与古代岩画有关。迄今为止,在左江流域已经发现岩画地点80余处,如此丰富的古代岩画,堪称广西古代岩画之渊薮,学术界通称之为“左江岩画”或“生江岩画群”。  相似文献   
95.
偃师商城之宫城即桐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方 《考古与文物》2006,(1):50-52,94
史籍记载:商汤“剪伐夏祀”,“设都于禹之绩”,“作宫邑于下洛之阳。”汤灭夏而兴建的这座新都即考古发现的偃师商城。这座商早期城址乃古毫之一,汉以来学者习称之为西毫。自偃师商城发现以来,学术界有言其为桐宫者。笔者认为,桐宫之说确有其据。但桐宫却不能概指偃师商城,因为桐宫应仅系偃师商城的宫城。本文主要依据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申述偃师商城之宫城即桐宫的五点理由。  相似文献   
96.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先生在《现代城市中的古代城市遗痕》一文中说:“在古今城市重叠的现代城市中,一般地说都保留着古代城市的遗痕。所谓‘遗痕’是指古代城市的城垣、河湖、街道和大型建置所遗留的痕迹,它反映着城  相似文献   
97.
汪高鑫 《史学理论研究》2022,(3):66-80+158-159
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史,必须要有大历史视角。这种大历史视角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政治史视角,具体考察王朝更替与以史为鉴、王朝建立与神意史观、政治危机与以史资政、国家统一与大一统观之间的关联,揭示史学与王朝政治的联动关系;二是四部学视角,虽然中国古代学术存在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四部之间是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经子集在史学思想、历史编纂以及史料采撰等方面都对古代中国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考察经子集与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多民族视角,古代中国的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古代中国的史学是多民族的史学,古代中国的史学史也应该是多民族的史学史,构建“完整”的中国史学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四是中西比较视角,主要从学术地位、编纂特点、记述范围、求真理念、功用认识和学科特点诸方面,具体考察古代中西史学存在的差异,进而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98.
郭辉 《文物春秋》2022,(5):84-96
天津博物馆新入藏一批涉及近代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的档案文献。通过分析这些文献资料可知,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全称为“北洋海防淮练各军行营机器制造总局”,主要服务于北洋海防建设和淮军,是在李鸿章的扶持下迅速壮大的。这批材料还涉及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的早期管理人员的更迭及用工管理规定,为进一步了解该局历史和管理运作以及天津洋务运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99.
敦煌汉简出土时间早、数量庞大,直接促成了近代简牍学的产生。其内容包罗万象、语言文字资料丰富,又为二十世纪简牍学的发展提供了资料支撑。进入新世纪后,在“融通汉唐”的史学潮流中,作为连接简牍学、敦煌学桥梁的敦煌汉简,将成为简牍学甚至整个出土文献学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的突破口,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0.
红色旅游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革命老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提升的重要工程,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运用传统的文献研究和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利用VOSviewer、CiteSpace、Gephi软件对中国红色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成果集中在经济学、社会学、农学、地理学四大学科,经历了萌芽、波动增长、快速发展3个时期,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地区的高等院校及作者是研究主要力量,但还远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和研究机构;(2)研究主题集聚在红色旅游的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对策、旅游开发、红色旅游者、旅游地空间格局5个方面,其中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为前沿议题,研究方法已由最初的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方法转变;(3)未来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应完善理论体系、优化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和效果效应的评估模型、总结红色旅游者的行为规律、重视红色旅游与文化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揭示红色旅游地的多尺度空间结构特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旅游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