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7篇
  免费   10篇
  50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41.
富小云 《陕西史志》2001,(4):50-52,49
翻译是交流的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从佛经开始。中国的佛经翻译初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时期,鼎盛于隋唐盛世,至宋代以后渐趋衰落,前后历时十个世纪,翻译过来的三藏共有1690余部,6420余卷(已译出而佚失了的以及藏文佛典不计算在内)。  相似文献   
942.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问题,越来越为广州的高层决策者、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所关注,其中一个热点就是创建新时期的广州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本文拟通过概列、评析广州城市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抽象出广州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基本定义,并就创建名符其实的新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43.
第一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1923—1927),中共中央局迁驻广州,这座英雄的城市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开创了国共合作先河,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在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回顾与大革命有关的广州主要历史建筑及其事件,缅怀我党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944.
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早在1955年就曾发表了以《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为题的论,其间亦论及了古代北京运河的开凿及其衰落。现由他的学生朱祖希同志依据原重新编辑成,加上小标题,并改今名,以飨读。  相似文献   
945.
《河洛史志》2000年第四期载《建置之称不可滥充洛阳古名——〈古代洛阳别称考略〉辩驳》(下称“辩”),对笔发表在《河洛史志》2000年第三期上的《古代洛阳别称考略》提出异议。辩指出,拙所“罗列”的古代洛阳别称既“滥”且“充”,当然训为“不可”,拜读之后有不敢苟同之处,故草成小,以求教焉。  相似文献   
946.
《考古与文物》2000,(1):74-75
1996年9-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城市基建考古工作中,在洛阳市老城区发掘出明代洛阳城城墙一段。该段城墙位于老城区人民街23号院,洛阳宾馆内北侧。地层堆积该工地地层堆积简单,分二层:第一层近现代垫土层,厚0.80米。该层下已出现城墙夯土。第二层明代  相似文献   
947.
张虎林  伊尔 《旅游》2000,(7):44-46
欧洲学者说,这个庞大而完美的藏传佛教建筑体系.几乎能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凡尔赛宫媲美。美国人说.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随便拣块陶瓷片都比美利坚的历史长。中国专家说.寺院内收藏着大量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这里简直是个超级“藏艺博物馆”。  相似文献   
948.
杨哲峰 《江汉考古》2000,(4):88-89,76
“昨入新峰市,犹闻旧酒香。抱琴沽一醉,尽日卧斜阳。”以上是宋代林洪在其《新丰洒法》一书中载的一首当时仍在今江苏南部一带流传的古代酒诗。林洪称之为“昔人丹阳道中诗”,至于其作者及年代均未交待。  相似文献   
949.
飞云楼     
当您来到今天的万荣县城.一眼便可以看到一座巍峨壮观的古老建筑.遗就是闻名遐迩的东岳庙飞云楼。  相似文献   
950.
整理与诠释我国古代典籍,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遍校众多版本,广集各家异说,考证辨析,得出明确结论的这一颇为“传统”的整理方法。运用这一方法,能够产生高质量的成果,但其工作周期较长,对于整理者的学识与能力要求较高,当前,运用这种方法的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并不很多。傅亚庶先生的《刘子校释》和方向东先生的《贾谊集汇校集解》,较好地发扬了自乾嘉学派以来整理古籍的优良传统,本刊组织了两篇书评予以推荐。需要指出的是,傅先生和方先生都是不到50岁的中青年专家,他们的治学方法值得广大青年学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