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9篇
  免费   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2165篇
  2013年   2055篇
  2012年   2373篇
  2011年   2188篇
  2010年   1930篇
  2009年   1804篇
  2008年   2183篇
  2007年   1401篇
  2006年   1607篇
  2005年   2162篇
  2004年   912篇
  2003年   1225篇
  2002年   2363篇
  2001年   1498篇
  2000年   189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悦林 《神州》2012,(33):25-25
1.文化的正负迁移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因为一些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和韩国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中韩两国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各个方面必定有着许多的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掌握这些“同”与“不同“,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引起一些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52.
53.
54.
刘长 《南方文物》2023,(1):244-251
2007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粤西南的洛湛铁路岑(溪)茂(名)段建设的抢救性发掘中发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遗存,年代为南朝至唐代,学界常称之为“俚人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学界未对此类遗存予以足够关注,本文拟在以往发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见新材料,试就此类遗存的文化特征、命名、分布范围、分期年代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宁腾飞 《安徽史学》2023,(5):160-168
在阅读史的视角下,五四时期学界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术现象。新文化派从思想革命的角度强调它的革命性意义;东方文化派从非理性主义的角度批评胡适轻视人生观问题;学衡派从中国文化出发批评胡适的疑古与诋孔。实际上,《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深深地与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争论纠结在一起。文化观的差异导致它的学术反响也呈现出复调性。更为重要的是,围绕《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不同声音,不仅揭示了文化观念的差异性,更凸显了著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6.
舒同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新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者、书法组织的奠基人。他自幼喜爱书法,天赋票异,勤习苦研,少年有成,早在其老家江西抚州东乡时,就有面世之杰作和“神童”之赞誉。1926年,他于家乡入党,后在地下党县委书记任上遣遇白色忍怖,为躲避反动当局缉拿,辗转至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57.
S.367《沙州伊州地志》内容多渊源有自,透露了传世文献所不详的史事。此卷关于鄯伏陀事迹与其它文献比对,可以看出鄯善人迁入纳职的传说在唐代后期并没有凝固。蒲昌海地名在鄯善、伊吾重合的现象,应该与古代鄯善人迁移到伊吾的史实有密切关系。曹魏伊吾县在敦煌,不在伊州,故S.367《沙州伊州地志》言伊州“魏、晋无闻郡县”。  相似文献   
58.
杨天宏 《史学月刊》2023,(1):127-134
中外传统史学均讲究依据事实材料重建历史,同时看重形而上的历史思辨。西学东渐之后中国史家渐离传统,加之学习西学过程中部分学人对兰克的误读,只注意到兰克史学理论中被其中国传人不恰当表述的“实证”一面,忽略了兰克的历史哲学思考,致使研究出现忽略“虚证”的偏颇。本文致力于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形而上的学术思想资源,同时发掘被严重忽略的兰克史学对史料的超越,提出历史研究须虚实结合,但在中国史学的研究现状下,则应适当偏重形上思辨,注重“虚证”,以提高研究成果水准及研究者的学术段位。  相似文献   
59.
徐燕 《文物天地》2023,(2):23-25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是中华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共同哺育下的时代宠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输往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的全球性商品,在世界陶瓷史上地位显赫、影响深远。本文以传世或出土(出水)的文物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通过对阿拉伯文化与景德镇元代青花瓷色彩、造型、纹饰和构图方式等装饰艺术间紧密关系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是中、阿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60.
陶瓷文化是当代博物馆研学活动中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目前就如何围绕陶瓷文化这一主题进行研学课程研发、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全国各地博物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此,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精心的设计,既构建了完备的研学课程体系,又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教育职能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国各地博物馆陶瓷文化研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