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1.
虎鲨变形记     
鱼虎传奇在清雍正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中,出现了一种怪鱼,头似虎,身生刺,名为“鱼虎”。它还曾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的“鳞部”。该书注解中谈到了关于鱼虎的传闻:它有时可化为豪猪,还有变成虎的。从图像可见,古人或许会对特殊鱼类的外形,展开丰富的联想。  相似文献   
512.
宋词、宋画是历时320年的北、南两宋留给后人的珍贵化遗产;而宋人画逸纪念章是当代运用传统手工雕刻技法再现宋代绘画精品的力作。  相似文献   
513.
《大足年鉴》是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载与反映大足地域逐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情况,收录年度重要资料和文献,旨在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本年鉴符合《地方综合年鉴出版规定》"年鉴编纂应做到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资料详实、内容全面、记述准确,出版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以及使用方便、应用性强等高标准要求,它可称为一部质量上佳的年鉴文化作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史志鉴文化是记述各地盛世伟业的最好著作与见证。在新时代,史志鉴文化愈将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514.
何毓灵 《中原文物》2020,(2):33-49,128
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是双向的。殷墟文化在对周边区域青铜文化造成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吸纳和融合了周边区域考古学文化。本文采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简要梳理了殷墟文化中来自于北(西北)、西(西南)、南(东南)及东方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认为各区域对殷墟影响的时间、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殷墟对待外来文化因素更主要的是进行融合与改造,成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正是与周边文化不断地交流与互鉴,殷墟青铜文化走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515.
张锋 《收藏家》2000,(9):16-19
辽宁省博物馆度藏有大量的日本画。这些作品从入藏时间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原藏品为主,即1949年东北博物馆成立时的接收品;第二阶段以征集品为主,即东北博物馆成立后该馆从流散社会上的日本画中选购的作品,其中包括富冈铁斋、桥本关雪等日本画大师的代表作。这批作品,若从来源上分析,当是侵华的日本高官和巨商们在日本投降后遗留在当地而未来得及带走的。若从当时日本画在  相似文献   
516.
《收藏家》2009,(5):84-85
油画《南泥湾》是1960年为完成军事博物馆的革命历史画任务,在王震将军的亲自指导下而创作的。  相似文献   
517.
表格是按项目画成格子,分别填写字或数字的书面材料,或日分类排列记录事项的件。表格不仅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运用,而且与史书、方志俱来相伴,可谓历史悠久,众所博采。我国古今众多经典大作、科学巨以及历代名志无一例外地都运用了图表。《史记》中的《三代世  相似文献   
518.
出土简帛文献注释商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亚虎 《文博》2009,(4):26-30
本文对行前除道仪式中的“五画地”、制作药剂之“卒”法、 秦汉腊祭之期以及“土五光”等注文进行了新的考察,认为“五画地”即“午画地”,是指在地上画纵横交叉的十字形符号;“卒”应读为“焠”,是古代制作药剂的一种方法;秦汉“腊”祭之期不同,以“冬至后三戊”日为腊期是汉代特有;“土五光”即“士伍光”,是除道仪式的施行者,而非画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519.
正2013年11月12日—13日,第二轮《芮城县志》评审会召开。新编《芮城县志》属通志体,上限追溯其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2年底,贯通古今,详今略古,部分事物延至出版时。全志以类系事,以时为序,横排竖  相似文献   
520.
画珐琅是一种在清代自外国传入的工艺,研究画珐琅彩料的发展对于了解画珐琅工艺的发展以及后期受其影响的粉彩工艺的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画珐琅彩料中金红是最初由西方传入的彩料,这种以金子为原材料制作出的艳丽粉色在中国釉上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意义。但由于常规无损分析手段难以对金红彩的成分和工艺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对于金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分析。针对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画珐琅文物,利用配备低真空模块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金红釉彩中呈色的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分布,配合电子显微镜中能谱分析,验证了之前文献研究考证中的国外“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以及本土配方“掺铜金红”的存在:典型卡修斯紫配方金红彩的基底釉为铅-钾-钠玻璃,金含量4.4%,且含有11.7%的锡元素;本土掺铜金红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金含量12.5%,铜含量0.2%。同时发现了一种中国本土画珐琅普遍使用但此前未被注意到的金红配方,该配方为铅-钾釉,采用砷元素作为还原剂制备金红,与采用锡元素的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不同,砷含量0.2%,金含量3.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